一個月後,當地的菜市場還是冷冷清清時,一抹新綠姹紫嫣紅點亮了春天。
當小棚裏的蔬菜成熟時,柳落雁陪同老媽一塊去了菜市場。她們的菜剛擺了來,就已造成了轟動。她們的地攤前人山人海擠了個水泄不通,菜雖賣的比旺季時幾乎貴了兩倍,但仍是有些居民買了嚐鮮。不過主要還是靠附近的餐館,不到半小時,所有的菜被一搶而空。
回家後,沈秀英一邊美滋滋地數著大把鈔票,欣喜的同時免不了又懊悔。悔不當初,若是一園子都是大棚,這個春天得發多少財呀!
柳落雁看著小棚內為數不多的蔬菜,盤算著過幾日去縣城裏的菜市場賣算了,把價格再哄抬一倍,今年春天也隻能指著發最後一筆橫財了。
沈秀英懷疑,“再抬一倍,有人要麼?”
“不試試怎麼會知道?”柳落雁卻是絲毫不擔心,在這個交通並不發達的年代,她們這種小縣城,菜販子不多。而能在三月裏就出五、六月的菜,可是僅有她們此一家,別無分號。
事實證明,沈秀英的擔心是多餘的。當小棚產出最後一批蔬菜,一上市,就算價錢被抬高了三倍,也是銷售一空。縣城的生活水平比鎮上高一些,否則三倍的價格根本賣不出去。
不過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還是餐館多些。柳落雁心思暗動,若是將來大棚蔬菜搞大了,能把縣城鎮裏的餐館發展成固定客戶,包下他們的送菜業務,豈不是省時又省力?
沈秀英眼裏冒光,“翻地後,再種一季吧?算算日子,也來得及。”
柳落雁搖頭,“再過一月,菜農們的菜也快上市了,價錢賣不了那麼高。不如,我們種西瓜。”
“種西瓜?”沈秀英眼前一亮,心裏盤算著,待自家的大棚西瓜上市,別的瓜農們的瓜估計還在打花苞。而且不用大棚,遇上這雨水多的春季,花苞很容易被大雨打掉,影響結瓜。
“那還等什麼!”沈秀英性子急,恨不得現在就能看見園子裏的大棚都冒起來。
柳落雁皺著眉頭,遲疑地問道:“媽,我們再建棚子,是建現在這種小棚,還是拾房子一樣高的大棚子?”
“這......”沈秀英訕笑,“這我哪裏懂,要不晚上與你爸商量一下?”
柳落雁解釋,“拾大棚不請木工怕是不行,可是請別人幫忙,總歸會被人學了去。用不了一年,大家夥都建大棚蔬菜了,我們也別想指著它賺大錢。”
“那就別請了!”沈秀英急道:“我們家人自己蓋。”
“要不......”柳落雁猶豫地道:“舅舅會做木工活,請他幫忙怎麼樣?呃......好歹是自己家親戚。”
沈秀英思索片刻,頭搖的似撥浪鼓,“不要!你外公家的人是什麼秉性你會不知?到時請他幫忙,他不賴到這技術,死活不會罷休。哎,再說吧......”
“這樣吧......”柳落雁想了個折衷的辦法,“我們不蓋這種房子室的方形大棚,就可以不用請木工做木梁。就按目前小棚這種形狀,把它擴高些,有一人高便成,進去幹活也不用彎腰那麼累。況且,還能省下塑料膜的錢。再者,在樹木的掩護下,也不那麼顯眼,一下就被外人看了。”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眾人紛紛誇柳落雁聰明絕頂。
柳落雁連連擺手,玩笑地道:“聰明就好,絕頂就不要了。”
“為什麼不要絕頂?”柳沉魚蹙眉,“詩中有句子‘會當淩絕頂’,這絕頂二字,應該是誇人聰明到頂點了吧?”
“詩中的絕頂是這個意思,小魚這段時間又學了不少知識呢。”柳落雁朝她豎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