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四年, 清豐縣無溪鎮下井村。
前幾日落了一場雪,今日天氣放晴,積雪漸消,寒風料峭。
穀麥場聚集了好多人, 大人們圍在一處閑聊, 小孩則在旁邊玩雪奔跑。
聊著聊著, 便又聊到了那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上,村西頭的老宋家不得了哇,先是家裏出了個狀元郎, 如今又出了個女皇帝。
這得是幾世修來的好福報, 這不僅是他們老宋家的榮耀, 更是他們下井村的福幸。
宋景沅登基之後, 首先回饋的便是他們下井村,村裏不隻建了廟宇,還有學校,醫館,因著是女帝的故鄉,女帝下旨,她在位期間, 下井村不用徭役繳稅。
因著這一好政策,一時間下井村湧進不少外村人在這裏落戶。
不隻如此,宋景沅還下令,女孩與男孩一樣, 不僅可以讀書, 還可以科舉,將來平步青雲,入朝做官。
這對於沒有男孩的家庭來說, 無疑是一件幸事,若是女孩書讀的好,將來謀得一官半職,一樣可以光耀門楣。
再者,朝廷施行六年製免費教學,也就是說,孩童從六歲啟蒙入學,到十二歲啟蒙結束,這六年間是不用交學費的。
既然有如此好政策,他們這些做家長的何樂不為,萬一孩子書讀的好,將來入朝為官,受益的不是他們自己嗎?
這麼一想,這些隻有女孩子的家庭是非常樂意送她們上學的。
便是既有男孩也有女孩的家庭,一些開明的家裏,也是會送女孩兒入學,原因無他,他們想著,免費上學,不上白不上,若是個讀書好的,六年學業結束之後,家裏條件允許,他們也會繼續讓女孩兒上著,若讀的不好,將來退了學直接嫁人,他們也不會有啥損失。
畢竟,讀書可以明理,這人讀點書總比不讀的好,便是將來找婆家,也比那些個沒讀過書的好找的多。
這麼一計算,這些家長心裏自也是十分樂意。
當然了,願意送自己女孩兒上學的家庭畢竟在少數,大部分家庭是不願意女孩兒上學。因為他們知道,即便女孩兒讀書再好,將來也是要嫁人的,他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扯養大的孩子,到頭來便宜了別人。
是以,即便朝廷施行了好政策,奈何大家積極性不高,上學讀書的大多依然是男孩兒,女孩兒少之甚少。
現下一眾人聚集在穀麥場,一邊曬著不太暖熱的太陽,一邊說著女孩兒讀書一事。
其中一年輕小夥說道:“讀書有什麼好的,辛辛苦苦半輩子,到頭來還不一定有回報。倒不如我們直接進京,找那宋大人,也可直接謀一份差事,總好過我們窩在鄉下種地強。”
有人就問了:“你能保證宋大人就一定會為你謀份差事?”
那人回道:“那當然,我兄弟今年入的京,去找了宋大人,宋大人給他安排在宮中當差,走運的話,我兄弟還能見著皇上。”
“能見著皇上?”一個微胖的青年神情一振,眼裏放光,“當真有這麼美的差事?”
那人見青年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不容置疑道:“當然真,我兄弟信裏給我說的,他要我年後也過去,京城地方大,貴人多,隻要好好幹,不愁出人頭地。”
青年呆愣片刻,那人立馬又慫恿道:“王兄要不要同小弟一起去?”
青年魔怔了一般,先是點了點頭,而後又搖了搖。
他叫王向冬,小名王胖胖,小時候曾與宋景沅起過爭執,因說了女子天生低人一等的話,被宋景沅扇了一耳光。
前些年宋家人回來祭祖,王向冬又見了宋景沅一次,那時的宋景沅不過十五歲,姿容昳麗,明豔動人,他們村裏的小年輕見了無不心潮翻湧。
當時的王向冬剛成婚不久,自己的妻子與宋景沅一比,真就一個泥人,一個天仙。男人嘛,對漂亮的姑娘心生愛慕之情實屬人之常情,他王向冬不能例外,他們村裏的小年輕也不能免俗,紛紛被個宋景沅迷的顛三倒四。
隻是礙於身份地位,他們這齷齪心思隻能憋死在心裏了,如今人做了皇上,這一輩子怕是都再難以企及。
不過……王向冬摸了摸自己的左臉頰,小時候這裏曾被宋景沅扇過,能被皇帝扇一巴掌,他笑了笑,這輩子……值了。
“爹……爹……”
就在這時,一個小女孩跑過來,晃著王向冬的手說:“爹,趙小龍把我推倒了,他不跟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