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美國的時刻44(2 / 2)

作為一個一度被看作是邪教的宗教組織,摩門教為什麼會同時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裏。

摩門教是一個組織化程度非常高的宗教組織,12名使徒組成教會的領導核心。教會的一切規定與運作,都由高層核心發布,直接傳遞到各教會。1847年,由於不堪其他教派的排擠和迫害,摩門教的繼任領袖楊百翰率領數萬教徒一路西進2500千米,從東部來到猶他的不毛之地。從那時起,楊百翰就定下教會直接經營商業的方略,其擁有的龐大企業、工廠、農場和地產的經營、買賣、運作皆由總部統管。在私有製全麵主宰世界的背景下,這實在是一個奇跡,足以讓人對於經濟學的基本前提發生動搖。摩門教的所有產業都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但卻成功地依靠信仰而不是私欲解決了激勵和分配的問題。

猶他州的別稱是蜂房州。蜜蜂是摩門教的精神圖騰,州徽上的居中圖案就是一個蜂房。楊百翰的故居名就叫作蜂房。如同蜜蜂一樣辛勤勞作,同時進行嚴密的組織分工是摩門教的“企業文化”。在蜂房,當年楊百翰做針線活和木匠活的工作間還按原樣陳列著,每天,在日常工作的間歇,楊百翰一直堅持要做一些針線活和木匠活。

如今,在物欲橫流的華爾街,摩門教徒卻成了各大公司最搶手的員工。與其他邊緣宗教更容易吸引低文化水平的人相比,越來越多的精英人士加入摩門教。摩門教不同於其他教派最有說服力的標誌是:它的成員大都是虔誠和金錢的結合體。在摩門教中,金錢與虔誠並不互相排斥,這無疑為其教徒標注了“精英”與“成功人士”的標簽。

摩門教徒勤勉自律的作風來自於教會的傳教培訓。到19歲的時候,所有摩門教徒都要花兩年時間執行一項培訓任務。在傳教士訓練中心,學員們所有的活動都是分組的,誰也不能單獨行動。在培訓中心,大主教、大富翁的兒子和普通教徒的兒子一起參加艱苦的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外語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熱愛家庭的價值觀樹立等各個方麵。經過培訓,勤勉、陽光、自律、高素質成為摩門教徒的標簽。

節製欲望、注重家庭價值是摩門教的核心價值觀。不久前進行的美國民調顯示,79%的摩門教徒受訪者認為婚前性行為是錯誤的,而一般美國民眾的這一比例為 35%; 58%的摩門教徒受訪者認為最好的婚姻是丈夫在外賺錢,妻子在家照料家務、看護孩子,而62%的美國人認為最好的婚姻是夫妻雙方都有工作,一起料理家務。如此保守的價值觀在崇尚個人利益至上的商業社會卻如魚得水,讓人不由地聯想到現代企業通行的管理理念是否是企業健康成長的唯一路徑。

在傳統價值觀坍塌的當下,企業家們當然不可能照搬這種模式,但在企業文化的建立過程中,是否可以借鑒一些思路和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