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與商人 蒂凡尼的早午餐
中國人去紐約,如果隻能選擇去一個地方,那麼男人必選華爾街,女人必去第五大道。這條紐約曼哈頓的中軸線,寄托了全世界女人們的光榮與夢想。
第五大道把曼哈頓分為東西兩半,而從第42街至第59街之間,全長不足15千米的街道上集中了全世界頂級品牌的專賣店。這裏是全世界地價最貴的商業街,商鋪的年租金可超過每平方英尺1000美元。在如此令人咋舌的高租金地段,不可思議的是,眾多專賣店居然在下午六點就關門歇業了。也許這是一種態度——能在第五大道開店的品牌是不需要費力吆喝的。
當然,這條街道毫無疑問是世界時尚的風向標。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一位攝影師幾乎每天都來第57街和第五大道的街角,偷偷拍攝從這裏走過的姑娘和少婦們。現在已經81歲的比爾·坎寧漢姆是真正的“街拍始祖”。從1964年開始,他幾乎每天都出現在這裏,用一部朋友送的奧林巴斯相機捕捉街頭人們的獨特衣著搭配。
坎寧漢姆本人也成為第五大道時尚的一部分。他打扮得像個藍領工人,騎一輛紅色自行車、脖子上掛一台老相機,數十年來每日在第五大道蹲點,以鏡頭記錄最真實生動的紐約風尚。他用這部價值35美元的相機記錄下從時尚達人、電影巨星、名門閨秀到普通女孩走過第五大街時的倩影。Vogue主編、時尚教母安娜·溫圖爾說:“我們盛裝打扮來到這裏,全為了坎寧漢姆。”
《紐約時報》的時尚版專門為他開辟了“在街頭”專欄,坎寧漢姆的街拍照片就是半個多世紀來風尚變遷的編年史。
2012年8月,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首映的傳記電影《坎寧漢姆·紐約》,就是向這位“街拍始祖”致敬。導演理查德·普列斯回憶說:“2000年我們就去找他,但他對電影嗤之以鼻,連敷衍一下都不願意,‘找我幹嗎?沒什麼好拍的’。”
從2001年開始,一個攝影小組在街頭開始偷拍正在偷拍別人的坎寧漢姆。2008年,導演終於有機會讓老人家看了他們多年拍攝的素材,並最終征得他的同意,製作了坎寧漢姆時尚街拍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在作為一位老攝影家的傳記的同時,也成為第五大道時尚變遷的影像記錄。
1883年,美國鐵路大王範德·比爾德在紐約第五大道獲得了一片土地,蓋起了第五大道第一棟豪華大樓。這被後人看作是第五大道走向繁華的開端。1907年,地產商、租用建築的零售商和房產經紀人們成立了第五大道協會。協會的協調組織工作為第五大道如今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他們甚至雇用了相當於城市警力5倍的社區安全員來保障第五大道的社會治安,讓第五大道成為高端零售業最理想的經營場所。第五大道逐漸成了高檔商店的代名詞。頂級品牌專賣店、頂級寫字樓、高端公寓和眾多的博物館、美術館,讓第五大道成為紐約最繁華也最具品位的大街。
坎寧漢姆蹲點的57街和第五大道交叉處的街角,就是大名鼎鼎的蒂凡尼紐約總店。很多人是通過奧黛麗·赫本在1961年主演的電影《蒂凡尼的早餐》知道這個著名珠寶首飾品牌的。在剛知道這部電影名字的時候,我曾經以為蒂凡尼是一家可以吃早餐的風味餐廳。在北京國貿三期偶然碰到蒂凡尼新開張的店麵,我才知道,蒂凡尼原來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珠寶品牌,而不是一家著名的風味餐廳。
2012年8月中旬,我從北京飛往紐約,參加中國企業家海外投資論壇。在美聯航提供的電影列表上看到這部著名的電影。上一次,在去羅馬之前,我特地重溫了一遍同是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日》。在旅行之前看一部和這個城市相關的電影是讓路途充滿情趣的好辦法。因為依稀知道故事發生在紐約,於是,我選擇了這部電影。
電影的開場是清晨時分的紐約第五大道。薄霧中的街道上空無一人,《月亮河》優美的旋律漸起。一輛黃色的出租車悄然駛來,從車上下來一位穿著黑色晚禮服,頸上掛著假珠寶項鏈,打扮入時的年輕姑娘。奧黛麗·赫本扮演的女主角霍莉·戈萊特麗佇立在蒂凡尼珠寶店的櫥窗前,從手中的牛皮紙袋拿出麵包,喝著熱咖啡,貪婪地注視著櫥窗中璀璨的珠寶。蒂凡尼的早餐其實就是一位平民姑娘豔羨奢華生活的縮影。第五大道的櫥窗就是姑娘們眼中紐約上流社會奢華生活的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