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與商人 福特為什麼要上市?
至今仍然有不少美國人認為福特是汽車的發明人,就像至今仍然有不少中國人認為長城是唯一(或者兩個之一)從太空中可以用肉眼看到的建築物。此類誤傳的產生,與其說是誤會,不如說是願望。在天空中能否用肉眼看到長城其實並不影響長城的偉大,當然汽車是不是福特發明同樣不能影響這個人和他所創建的公司,對汽車、美國人、對世界的價值。
汽車不是亨利·福特發明的,但他一生的工作對汽車行業、製造業、管理學和整個世界的影響並不比發明汽車遜色。是他讓汽車從有錢人的玩具變成普通人獲得自由的工具;是他最早使用了流水線製造汽車讓生產的速度迅速提升、成本迅速下降;是他率先給工人們開出了每天5美元的高工資,並讓企業家們改變了高工資隻是提高了成本、破壞了經濟規律的看法。
福特一生看不起華爾街上那些“貪婪的野蠻人”,他認為:“股東們,在我看來,應當是那些活躍於該產業、把公司看作是一個提供服務的工具而非賺錢機器的人。”顯然,華爾街的那些人並不具備福特對於股東的要求,所以直到在其去世八年之後,福特才上市成為一家公眾公司。
“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工業帝國——福特汽車公司的普通股票將於明年1月首次公開發售。昨天發布的一項聲明為金融史上最大的一次股票發售掃清了道路。這項聲明說福特家族將出讓五十二年前創立的這家公司的多數控製權,60%的股份將發售給投資者,家族僅保留40%。”《紐約時報》1955年11月7日的報道把福特的上市當成一枚重磅炸彈。“開始發售股票以後的福特將和通用汽車、克萊斯勒以及其他1100家公司一樣,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交易所總裁芬斯頓為福特的決定歡呼,稱它是美國公司公有化曆史上的裏程碑。”到了20世紀50年代,巨型公司還徘徊於證券市場之外是極少的個案,福特公司姍姍來遲的上市緣於亨利·福特的固執。
1903年6月16日,福特汽車公司在底特律的一間破舊的車間成立。除了一些圖紙和工具,全部財產就是12位投資者籌措的28000美元。新公司的運氣不錯,靠手工敲敲打打攢出來的第一輛車很快就找到了買主。這讓眼看著銀行存款隻剩下223美元的股東們喜出望外。
從1903年至1908年間,亨利·福特和他的工程師們熱火朝天地製造出了19種車型,從字母表中的A直到S。這些五花八門的汽車有的根本沒有賣出過一輛。在不斷變換的過程中,福特在尋找他夢想中的那一輛能夠被大家都喜歡、讓更多的人買得起的車型——T型車。
股東們越來越難以忍受福特的偏執,逐漸退出。在他們看來,福特要製造老百姓都買得起的汽車的說法是不可能實現的瘋話。福特不斷地買下他們的股份,終於成為絕對控股的大股東,福特終於熬到了自己說了算的時候。T型車在1908年10月1日上市,低價、可靠,第一年的產量就達到了10660輛,打破了汽車業有史以來的所有紀錄。T型車一生產就是十九年。
在福特看來,開豪華汽車,給汽車更多行駛之外的功能是一種腐敗,凡是敬畏上帝的人都不應該這樣做。T型車就是福特實踐這一理念的產物。20世紀20年代初,T型車的產量占美國汽車產量的90%,是世界汽車產量的2/3。美國真正進入汽車時代,是從T型車開始的。
美國曆史學家弗雷德裏克·艾倫在他的《美國的崛起——沸騰五十年》中這樣評價福特的理念和實踐:“實際上福特所做的所有事情——降低價格、提高生產效率、故意提高工人工資等,就是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證明現代工業的一項偉大原則:批量生產的動態邏輯。這個原則就是:生產廠家生產的商品越多,那麼它生產的成本就越低,產品的價格就越低,人們的生活就越好,他們所能購買的東西就越多。讓這種豐富而經濟的生產原則成為可能。”從這個角度來看,福特是最早的社會企業家——他用經營企業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
這種理念讓福特公司的目標放在生產更多的廉價產品而不是為股東賺取更多利潤。這種理念一直保持至今,它使福特公司在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成為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中唯一沒有接受政府救助,保持公司獨立性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