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二:教女孩分享時,一定要注意細節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力,但很多父母並不重視這一點,認為小孩子察言觀色的本事並沒有那麼強,也因此在教育孩子時不自覺地采用了錯誤的方式。
例如有一個小女孩在媽媽端上一盤大小不等的蘋果時,她會選擇那個最小塊的,因為她知道接下來媽媽不但會把那個最大塊的給她,還會表揚她做得好,是個好孩子。小女孩為什麼會這樣“虛偽”呢?因為有一次,她選擇那個大塊的蘋果,媽媽就批評她不懂得分享,而當她選擇那些小的蘋果時,媽媽就稱讚她很有禮貌。所以,從那之後,隻要她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用這種方法。這位媽媽本意是想要教女兒學會分享,但由於方法不當,使得小女孩最終變成了一個撒謊、虛偽的孩子。因此,父母在教育女孩學會分享時,一定要注意生活細節。
方法三:用交換法讓女孩學會分享
一位媽媽的育女經驗是這樣的:
我有兩個女兒,一個8歲,一個10歲。小姐妹一般情況下都能很好地相處,但也常常會為一件布娃娃而爭吵起來。後來,我就買了一個小狗形狀的定時器。每當兩個小丫頭一起玩的時候,我總是為她們設計相同的時間,有時是5分鍾,有時是10分鍾,時間一到,其中一個必須放下自己正在玩的娃娃,讓另一個來玩。就這樣,兩個女孩都學會了在屬於自己的時間裏玩,而且她知道時間一到,自己就不應該再霸占著玩具,否則以後就沒得玩。因為,我在之前給她們規定隻要其中一個孩子違反了規則,那麼這個玩具的所有權就要歸另一個孩子了。
無獨有偶,另一位睿智的媽媽也采用了交換法,讓女孩學會了分享。
我隻有一個女兒,我希望她能成為一個不自私、樂於與他人分享的女孩。每次我給女兒買了她喜歡的芭比娃娃、童話故事書或者漫畫時,總會鼓勵她帶到學校去,並且讓女兒與其他同學交換自己的芭比娃娃、童話故事書或漫畫。平時,我總是這樣對女兒說:“女兒,把你的東西借給別人,然後再向別人借你喜歡看或者喜歡玩的東西,這樣我們花很少的錢就可以玩很多的玩具、看很多的故事書和漫畫。你說媽媽說得對不對?”女兒非常讚同我的話,並且漸漸理解了分享的真正意義。現在,她已經是名初中生了,我給她買的玩具和圖書等並不多,但她在與同學的相互交換中已經分享了更多的玩具和圖書,而且這也無形中增進了她與同學間的親密友誼,幫助她交到了很多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