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養真經
很多時候麵對選擇,作為成人的父母也會猶豫和彷徨,但很多時候舉棋不定或者太過執著,隻能使事情朝著糟糕的方向前進。因此,我們必須教導女孩學會去做選擇,學會吃虧,學會舍棄。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凶猛的老虎在山裏奔跑的時候,一不小心踩上了獵人事先準備的捕獸夾。它的一隻前爪被夾住了,疼得嗷嗷直叫。就在此時,它聽到了獵人們拿著刀叉和弓箭走過來的聲音。萬般無奈之下,老虎奮力折斷了前爪,跑掉了。
等到回到了自己的洞中,老虎非常難過,它心想:“可惜呀!我的那隻威力無窮又漂亮的前爪,現在我成了一隻瘸老虎了。”但是,不久它又想:“雖然我失去了前爪,但我得到了生命,如此選擇和放棄不是最好的結果嗎?要不然等獵人到了,我就會被抓住,性命不保,就成了他們的下酒菜了。”想到這裏,它不由得又為自己逃脫性命高興起來。
這雖然隻是一個寓言故事,但卻深刻揭示出在某些時刻學會選擇與放棄是多麼重要。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會女兒如何做選擇、如何放棄。正如一位美國專家認為的那樣:世界上的任何人,無論是大公司的CEO,還是當權的政治家,抑或頗具影響力的金融家,都沒有父母需要做的決定多,也不如父母麵臨的頭疼多。但最令父母們棘手的決定之一,就是何時、何地、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做出他們自己的選擇。
當然,身處複雜多變的社會,就連我們成人有時也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更別說閱曆尚淺的孩子了。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要想做出明智的選擇,都需要積累大量經驗之後,才能獲得某種技巧。所以,我們要學會先放開自己女兒的手,讓她去自己做決定,即使錯了也沒有關係,因為隻有我們不斷給予女孩鍛煉選擇的機會,她才能積累更多的經驗,並在日後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決定。
下麵這些方法都值得女孩父母們借鑒:
方法一:鼓勵女孩勇於放棄
有一位母親的育女經驗是這樣的:
女兒進入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加入了少先隊,並很快當上了小隊長,手下管著十幾個人。當女兒興高采烈地把這個消息告訴我,我誇獎她有出息:“我上學那會兒,可從來沒當過幹部,你真了不起!”女兒聽了樂滋滋的。
可是幾天過後,女兒的情緒就降了下來,並且苦悶地對我說:“我不想當小隊長了,我想辭職。”我問為什麼,女兒說,自從當了小隊長,她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僅每天按時到校,上課認真聽講,而且還盡最大能力幫助同學,維持秩序。可是,一些調皮的同學不但不配合她,還給她起難聽的外號,再加上女兒責任心太重,所以和同學之間產生了很深的矛盾。了解了女兒的想法和當了小隊長後的心理狀況,我很幹脆地對女兒說:“不適合自己的,就要舍得放棄。既然你想好了,那就去找老師談吧!”
在我的鼓勵下,女兒辭職了,但隨之而來的失落感又讓她有了情緒,這時我對她說:“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種境界,很多人隻想著如何得到,要他放棄已經屬於自己的東西很難。而媽媽卻希望你在覺得應該放棄的時候,就明智地放棄,而不是違背自己的意誌,強求擁有什麼東西……”這件事讓女兒懂得了,如何根據自身的能力進行取舍。
很多時候我們鼓勵女兒奮發上進、努力爭取,但如果不適合她不如勸她放棄。這樣她就會明白世界上的事物並不一定都要抓在自己手裏,也沒必要事事追求十全十美,而是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用豁達的心態麵對一切,既要勇於爭取,又要善於放棄。
方法二:引導女孩學會選擇
兒童教育專家建議,父母可在自己接受的範圍之內,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但同時要灌輸她必須信守承諾的觀念,即父母在尊重孩子權利發展的同時,堅持對孩子有利的原則。
佳佳今年6歲,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幼兒園,她都表現得非常乖巧聽話,大家也都非常喜歡她。在家裏,爸爸媽媽讓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表現得十分聽話。在外邊和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也總是按照別人的意願做事,十分順從他人的領導,很少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過,最近佳佳的父母從幼兒園了解到佳佳有個缺點:每當老師教給大家一種解題的方法時,她就不再嚐試別的方法。女兒這種毫無主見和自己想法的情況讓佳佳的父母非常擔心。
佳佳缺乏主見的情形的確令人擔憂,但並不是沒有方法可以幫助佳佳的父母。其實,要解決佳佳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意給她一定的選擇權,然後讓孩子遵守自己的諾言。例如當佳佳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穿哪件衣服時,媽媽可以鼓勵說:“佳佳,別著急,對著鏡子多試幾件,媽媽相信你一定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這樣,女孩慢慢就會相信自己的選擇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