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情感巴士 (1)(2 / 3)

重拾自我

一個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則不能帶給別人信心;已經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

——麥修·阿諾德

五年前,斯蒂芬·阿爾法經營的是小本農具買賣。他過著平凡而又體麵的生活,但並不理想。他家的房子太小,也沒有錢買他想要的東西。阿爾法的妻子並沒有抱怨,很顯然,她隻是安於天命卻並不幸福。但阿爾法的內心深處變得越來越不滿。當他意識到愛妻和他的兩個孩子並沒有過上好日子的時候,心裏就感到深深的刺痛。

但是今天,阿爾法有了一所占地兩英畝的漂亮新家。他和妻子再也不用擔心能否送他們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大學了,他的妻子在花錢買衣服的時候也不再有那種犯罪的感覺了。明年夏天,他們全家都將去歐洲度假。阿爾法過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阿爾法說:“這一切的發生,是因為我利用了信念的力量。五年以前,我聽說在底特律有個經營農具的工作。那時,我們還住在克利夫蘭。我決定去試試,希望能多掙一點錢。我到達底特律的時間是星期天的早晨,但公司與我麵談還得等到星期一。晚飯後,我坐在旅館裏靜思默想,突然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可憎。‘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問自己,‘失敗為什麼總屬於我呢?”’

阿爾法不知道那天是什麼促使他做了這樣一件事:他取了一張旅館的信箋,寫下幾個他非常熟悉的、在近幾年內遠遠超過他的人的名字。他們取得了更多的權力和工作職責。其中兩個原是鄰近的農場主,現已搬到更好的邊遠地區去了;其他兩位阿爾法曾經為他們工作過;最後一位則是他的妹夫。

阿爾法問自己:什麼是這五位朋友擁有的優勢呢?他把自己的智力與他們作了一個比較,覺得他們並不比自己更聰明;而他們所受的教育,他們的性格、個人習性等,也並不擁有任何優勢。終於,阿爾法想到了另一個成功的因素,即主動性。阿爾法不得不承認,他的朋友們在這點上勝他一籌。

當時已快深夜三點鍾了,但阿爾法的腦子卻還十分清醒。他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的弱點。他深深地剖析自己,發現自己缺少主動性是因為在內心深處,他並不看重自己。

阿爾法坐著度過了殘夜。回憶著過去的一切,從他記事起,他便缺乏自信心,他發現過去的自己總是在自尋煩惱,自己總對自己說不行,不行,不行!他總在表現自己的短處,幾乎他所做的一切都表現出了這種自我貶低。

阿爾法終於明白了: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話,那麼將沒有人信任你!

第二天上午,阿爾法仍保持著那種自信心。他暗暗以這次與公司的麵談作為對自己自信心的第一次考驗。在這次麵談以前,阿爾法希望自己有勇氣提出比原來工資高750甚至1000美元的要求。但經過這次自我反省後,阿爾法認識到了他的自我價值,因而把這個目標提到了3500美元。

結果,阿爾法達到了目的。他獲得了成功。

很多時候,成功離我們並不遙遠;隻是我們對它缺少一份自信。其實自信本身就是一種氣質。懂得激發與運用自己身上獨有的這一份氣質,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坦然麵對失敗

不會從失敗中找尋教訓的人,他們的成功之路是遙遠的。

——拿破侖

卡瑞爾是個聰明的工程師,他開創了空調製造行業,現在是世界著名的卡瑞爾公司的負責人。我們在紐約的工程師俱樂部共進午餐時,他親口告訴我一個他自己的經曆。

“年輕的時候,”卡瑞爾先生說,“我在紐約州水牛城的水牛鋼鐵公司做事。有一次我要去密蘇裏州水晶城的匹茲堡玻璃公司的下屬工廠安裝瓦斯清洗器。這是一種新型機器,我們經過一番精心調試,克服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機器總算可以運行了,但性能並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指標。

“我對自己的失敗深感驚詫,仿佛挨了當頭一棒,竟然犯了肚子疼,好長時間沒法睡覺。

“最後,我覺得憂慮並不能解決問題,便琢磨出一個辦法,結果非常有效,這個辦法我一用就是30年。其實很簡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我坦然地分析我麵對的最壞結局:如果失敗的話,老板會損失兩萬美元,我很可能會丟掉差事,但沒人會把我關起來或槍斃掉。這是肯定的。”

“第二步,我鼓勵自己接受這個最壞的結果。我告誡自己,我的曆史上會出現一個汙點,但我還可能找到新的工作。至於我的老板,兩萬美元還付得起,權作交了實驗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