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廣州生變(1 / 2)

西城含毯門的陷落讓李藝有些暈頭轉向,他機械地跑到西城城樓,望著城下如狂潮般席卷過來的士卒,一時間在心頭生出了一種莫名的幻覺:天塌了、地陷了,城外的士卒如無邊無際的大海,一下便淹沒了整座幽州城!

如果這一幕情形僅僅是一場幻覺,那就太好了!可惜,它並不是幻覺——而是鐵一般的真實情景:隨著西門的陷落,大隊士卒以風卷殘雲之勢,滾滾湧入了幽州城中!守城的士卒們雖拚死阻擊,困獸猶鬥,可在層層推進的大軍麵前,也隻有節節敗退!

固若金湯的幽州城,竟然隻守了三天半,這實在是不敢讓人相信。別說李藝不信,就是李世民恐怕也不相信,但這的確是事實。

李藝麵色慘然地呆望著,下意識地握緊了刀柄,這位身經百戰的猛將此刻,竟然不知道該是應戰還該是應退,一時沉吟不決起來。

“大王,兵敗如山倒,我們大勢已去了。還是趕快下城,護著太子殿下逃往突厥吧!”薛萬徹附在李藝耳邊小聲說道。

“好吧!傳令各軍:撤入城內各處土堡、崗亭堅守。”李藝大聲命令。接著他又對薛萬徹小聲說:“你去集合衛隊,我們保護太子從北門突出去。”

李承明此刻還不知道幽州城破的消息,不過李靖軍晝夜不停的攻擊也讓他的心裏也很擔心,合衣躺在臥房裏翻來覆去的睡不著。

幾乎就在西城含毯門陷落的那一刻,他終於忍耐不住了,翻身坐起來,穿上狐皮大衣,帶上鹿皮手套,提了一柄長刀在手裏,出門去找薛仁貴。準備上城樓去看看情況。

李承明帶了薛仁貴和王德僉等十幾個少年騎馬向南城馳去。沒走多遠就發現西城方向殺聲大作,還隱隱有些火光,不多時便有潰兵退了下來。攔住一問便得到了西城陷落的消息。

盡管李承明心裏早已經做過最壞的打算,但他卻沒有想到失敗來的竟然有這麼快。已經經曆過數次危難的他,並沒有亂了方寸。他馬上做出一個非常正確,也是無可奈何的決定,那就是讓薛仁貴去集合他的三百多名少年郎衛,自己和王德僉去接鄭妃和妹妹,然後逃命。

天快亮的時候,李承明和他麾下的主力幹將們在李藝的八百鐵騎的護衛下帶著主要將領和他們的家眷們衝出北門,向突厥奔去。

與此同時幽州守軍在王利涉的指揮下,依然在城裏的各個主要據點拚命抵抗。王利涉是自願留下來的,他要給李承明順利逃離創造更多的機會。

逃出幽州以後李承明回頭望了一眼,他知道自己恐怕再沒有回到中原的機會了。他想起了王利涉、蘇烈和劉仁軌等人曾經對他說過的話,當時他以為那些話分析的很有道理,應該是能做到的,也以為會有很多李建成曾經的支持者會響應和幫助自己。可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什麼入巴蜀、下江淮、據襄陽,都是扯淡,在明君唐太宗和軍神李靖的麵前根本行不通。

其實李承明想錯了一點,並不是他的屬下無能。入巴蜀、下江淮、據襄陽這些在當時也是可行的。隻不過這個可行必須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突厥必須穩定,李世民必須要有後顧之憂,現在突厥內亂,李世民沒有了後顧之憂就什麼也行不通了。

權萬紀,淮南永和人氏,年方二十,雖然出身寒門,但也自小便飽讀詩書,胸中素有淩雲之誌。此刻他正走在通往長安的大路上,新皇帝正在從民間大舉選拔賢才,他是去長安碰運氣的。

突然,路旁有人在無力地低聲呼喚。權萬紀看去,一個客商樣子的人滿身是血斜臥在路邊的樹林中,努力向自己揮手。權萬紀把自己的水囊摘下來,給那人喂水。

客商斷斷續續地說道:“我從廣州來??????有人追殺我,我命不久長了??????你??????你我萍水相逢,你對我還有恩。本不該再麻煩你。可??????可是冤情蓋天,我現在隻有求助於你了。”

權萬紀警惕地望了望周圍道:“到底什麼事?”

客商道:“很嚴重。你若覺得力不從心,好歹把東西扔到禦史台,聽天由命就是了。”

客商忽然伏下,側耳傾聽:“不好,他們追上來了。你快躲起來。”說完將手裏的包袱塞到權萬紀懷裏。

馬蹄聲音漸近。權萬紀拿起包袱,藏到樹林後麵去。

不一會三人三騎便急馳而至,為首的一人說道:“姓林的傷勢不輕,跑不遠,這裏樹林茂密,進去搜搜吧!”

不一會他們就發現了要找的人。

客商抬起頭來,想掙紮起身,但實在沒有力氣,又無力地倒下。

“都督並沒有讓我們殺人,這該怎麼辦。”其中一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