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趙氏孤兒(1 / 2)

李承明一行繼續向大山深處走去。山高風急,遍山或黃或綠的草木,陣陣清風吹來了野草的芳香,山鳥在頭頂翱翔,時不時地還能看見一些小野獸跑過。

“楊大哥,緣木求魚和治絲益棼是什麼意思?”李承明沒有想明白鶴衣先生的話。

“緣木求魚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意思是說爬到樹上去找魚。治絲益棼出自《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意思是說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對頭,就永遠不能解決問題。”楊不悔答道。

“這個老頭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他倪壽乾相識,那麼會不會也認識楊隱呢?如果是這樣的話楊隱可能來過他這裏,那麼他就有可能知道我的身份,假設他知道我身份的話,他說這話的意思就是說我現在做的事是不明智的。可我現在除了跟李世民死磕又能怎麼辦呢?逃去突厥,那倒是可以,不過突厥在貞觀三年,也被李世民給滅了,逃到那去也沒用啊??????”李承明心想。

這時候天色已近黃昏,方正指著前麵的一道山溝說:“大王,前麵是藏孤溝,過了藏孤溝就是東山嶺,東山嶺上有個智度寺,寺裏的和尚早在戰亂的時候逃走了,我們的人現在就躲在智度寺裏。想從蘭城上智度寺,隻有藏孤溝一條路可走,安全的很。”

“為什麼叫藏孤溝呢?”李承明有些好奇。

“聽老人們說,春秋的時候以戰功起家的晉國貴族趙氏家族,權勢和聲望不斷膨脹,甚至讓國王晉靈公都豔羨恐懼不已。心高氣傲的將軍屠岸賈,一直遭趙氏的輕視和排擠,在國王的默許下將趙氏一家三百口誅殺。隻有一個孤兒在家臣的保護下逃了出來,曾經在這裏避過難,等那個孤兒離開以後這裏就該名叫藏孤溝了。”方正答道。

“哦,原來是這樣,楊大哥,反正也閑的無聊,你博古通今,就給大家講講這個趙氏孤兒的事吧!”李承明道,趙氏孤兒的故事他既看過這麼一部電影,也在太學上課的時候聽說過,要不他也不會在潼關豎起趙氏孤兒,切齒不忘屠岸賈的大旗來激勵自己和感動部下的。他之所以讓楊不悔在說一遍,是想讓身邊的人知道善惡到頭終有報,希望他們也能像趙氏孤兒身邊的忠義之士一樣忠於自己。

楊不悔點了點頭道:“春秋時晉國貴族趙盾死後,趙朔襲職輔佐晉景公,將軍屠岸賈在國王的支持下準備發動對趙氏的攻擊,大將韓厥讓趙朔逃亡,趙朔不肯,說道:隻要將軍答應我你不絕我趙氏後代,我死而無憾。(子必不絕趙祀,朔死不恨。)屠岸賈帶著軍隊圍攻趙朔居住的府邸,殺死了趙朔和他的幾個叔叔,並且盡滅其族。而這場大災難中,隻有三個人僥幸活了下來:趙朔的夫人,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和趙朔的好友程嬰。程嬰把一個天大的秘密告訴了公孫杵臼,趙朔的妻子懷孕了。而趙朔妻在晉王宮中躲了幾個月後,終於分娩,生下了一個男嬰。屠岸賈很快知道了這個消息,便向宮中索要這個孩子。屠岸賈守住宮門,自己親自進來搜索,不過孩子已經被程嬰帶了出去。”

“程嬰帶著孩子去找公孫杵臼商議。公孫杵臼突然對程嬰發問:撫育這孤兒成人與死,兩者哪件難?(立孤與死孰難?)程嬰回答說:死容易,撫育孤兒難。公孫杵臼便說:那請你承擔難的那件事,我去承擔容易的,讓我先死去吧。二人找了一個嬰兒,將其穿上趙氏孤兒的衣服??????一切安排妥當後,程嬰突然向參與這次殺戮的將軍告密:誰能給我千金,我馬上把孩子的藏匿之處告訴他!這些將軍非常高興,最高興的當屬屠岸賈,屠岸賈馬上拿出千兩黃金給了程嬰,程嬰二話沒說帶著這些人到了公孫杵臼的家門前。”

“公孫杵臼見到程嬰便破口大罵:程嬰你這個小人!當初蒙難你沒有死,口口聲聲說要與我好好撫養趙氏孤兒,今天又把我賣了。你縱然是不能撫養孤兒,又怎能忍心出賣他呢!說完公孫杵臼抱起孤兒大哭道:天哪天哪!這個孩子有什麼罪?請你們放過他吧,隻殺我公孫杵臼就可以了。於是沒有人相信此中有詐,他們殺了殺死了公孫杵臼和這個可憐的嬰兒。諸將以為趙氏孤兒已死,皆喜,趙氏孤兒就這樣被留存了下來,被程嬰藏匿在了山中,這個孩子就是日後的趙武。晉景公十五年,晉景公突然病了,當年參與殺趙氏的諸位將軍來問安時,都被大將韓厥的人拿下。不久趙武回國率軍攻打屠岸賈,屠岸賈被滅族。趙武成人後,程嬰辭去公職,向諸大夫辭行,然後告訴趙武說:當年你家遭遇大難,我沒有死,就是因為要撫育你成人,今天這個願望達到了,趙家也複位了,我有臉去見趙朔和公孫杵臼了。趙武哭著對程嬰說:您怎麼能忍心離我而去呢?程嬰說道:公孫杵臼把生的希望留給我,他自己選擇了死,就是認為我能把你養育成人,今天事情辦完了,我也該履行我之前的承諾了。說完,程嬰就自殺了。《史記》上稱:趙武服齊衰三年,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