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處置(下)(1 / 1)

“皇上,鼇拜,遏必隆雖然擅權亂政,知錯不言,但畢竟是我大清開國功臣,三朝元老,一代猛將,當年太宗皇帝,世祖皇帝在位期間曾對其褒獎稱讚,皇上登基以來,雖有劣跡,但畢竟功大於過,懇請皇上法外施恩,留下兩位開國元勳性命。”大殿上,明珠慷慨陳詞,多數大臣紛紛附和,但也有一部分持反對意見。

聽著殿下的爭執,康熙緊鎖眉頭:“皇阿奶所料果然不錯。”他緩緩開口。“如何處置鼇拜,遏必隆一事,朕還要再思量思量,各位愛卿不必多言。承報其它事宜吧。”

散朝後,康熙回到養心殿,望著大臣們上呈的折子,如朝堂上一般大部分是為鼇拜遏必隆求情,也有少數是請求處死他們的,這些是出於什麼心思,自是不言而喻了。

康熙拿出一份折子,細細研讀,隻見替鼇拜遏必隆求情的折子每一份都差不多,其中有一份最後寫道,現江山未穩,時有動亂,三藩台灣葛爾丹皆有異動,國內反清勢力此起彼伏。若在此時斬殺兩位開國大臣,隻怕會令那些反清之人恥笑,拍手稱快,還請皇上三思。“

他又抽出一份請求處死鼇拜遏必隆的折子,那上麵憤慨激昂地述說著兩人的罪狀,對兩人功勞卻隻字不提。

康熙冷笑一聲,將折子扔回桌子上,腦海中響起皇祖母的聲音:“皇帝啊,鼇拜與遏必隆雖然罪大惡極,終是三朝元老,這大清江山也是他們打下來的,你若殺了他們,會落下一個擅殺開國大臣的名聲,在史書上留下不光彩的一頁!”“孩子,你不要被私心左右了,也別忘記了,遏必隆的兩個女兒都是你的妃子,你若殺了她們的父親,讓她們情何以堪?這後宮之中的其他女人會如何恥笑她們?如果哀家所料不錯,明日上朝,大臣們所上的奏折必然有大半是為他們求情的。當然也有部分是請求你處死他們的,誰對誰錯,誰是誰非,你還是要看明白,想清楚,再做決定,不要走你皇阿瑪的老路,隻能在多爾袞死後才敢對他以發泄!”

說實在的,此時的康熙矛盾重重,心裏千萬般不是滋味,本以為拿下鼇拜,想著這老賊作惡多端,殺他也沒什麼,可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人為他求情,難道說自己真的被私心左右了嗎?已經分不清是非黑白,弄不明白功過了嗎?皇祖母說的對,他不能走皇阿瑪的老路,隻敢在多爾袞死後對他發泄。

次日,康熙下了一道旨意,“鼇拜為大清效力多年,功大於過,不忍誅殺,著令削職沒收家產,囚禁於居所。遏必隆亦同。”

消息傳遍前朝後宮,人人為康熙的英明予以稱讚。

“孫兒,你終究沒有令皇祖母失望!”頤壽園內,大玉兒望著乾清宮的方向露出了常年不見的笑容,隻是她很快又眉頭深鎖,以後囚禁這種事情還會不斷發生,大阿哥,太子,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一個接著一個,而這些,都是他的親骨肉。

皇家無情,成王敗寇,這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可惜,她是不可能活到’九子奪嫡‘之時。

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曆史上的雍正是一位勤勞的皇帝,史書中對他的描述大多歪曲了,其實若沒有雍正又何來的’康乾盛世‘呢?

雖然她無法改變‘九子奪嫡’的命運,但至少她可以改變一下她的重孫們的命運吧?

曆史無法改變,但是宿命卻能改變,就像福臨和宛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