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鬆錦之戰(2 / 2)

洪承疇的名頭,皇太極早有耳聞,蘇婷卻一無所知,隻知道,後來洪承疇被虜,還是聽了大玉兒所勸,才歸降清廷。

1640年,崇德五年,皇太極派兵攻打錦州,卻被祖大壽打的大敗。

1641年,崇德六年,皇太極派遣多爾袞攻打錦州,遭到祖大壽有力抵抗。皇太極加大攻勢,派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等人統率八旗精兵,並調遣朝鮮兵參戰,還運載攻城大炮,大舉進攻錦州。危急時刻,祖大壽向洪承疇求助。

洪承疇接到求助信後,馬上率領大軍支援。隊伍到達鬆山、杏山。在鬆山北崗,與濟爾哈朗所摔大軍遭遇,雙方展開激戰。洪承疇果然名不虛傳,初戰便大勝清軍,奪取了兩紅旗、鑲藍旗的駐營之地。祖大壽聞訊,派人送信給洪承疇,建議他不要情敵,步步為營,徐徐推進,最終打敗清軍。兩人想法不謀而合,於是洪承疇將大軍屯守於鬆山,集聚糧草,準備數月和清軍決戰。

然而,就在這時,昏庸無能的崇禎皇帝卻聽信了無聊官員的建議,認為洪承疇是在浪費軍餉。於是強令洪承疇進軍,迅速解除錦州之圍。不僅如此,明廷還命令洪承疇接受兵部尚書陳新甲的監督。洪承疇本打算合兵一處北上,而陳新甲卻命令將大軍分為四部。無奈之下,洪承疇隻好打破原計劃,率軍直抵錦州。

抵達錦州後,洪承疇大戰多爾袞、豪格,屢戰屢勝。多爾袞還險些喪命於明軍炮火。他急忙遣書向皇太極告急:敵軍來者甚重,我軍無法抵擋。

這樣的話,從多年來屢經戰火曆練的多爾袞口中傳出,皇太極異常著急。他一方麵派出援兵,一方麵下令,滿洲、蒙古15歲以上的男子均從軍,並召集各路人馬,親自率領,日夜不停,奔赴錦州。

他所率領的大軍及時趕到前線,雙方的形勢立刻來了個大逆轉。由於皇太極本人的出現,清軍被激發了士氣。皇太極還將明軍增援的糧草奪走,將明軍後路掐斷,一時之間,明軍人心惶惶。

次日晚,皇太極下達總進攻命令在鋪天蓋地的喊殺聲中,明軍如同驚弓之鳥,一些將領不聽洪承疇調遣,率先逃走。其他將士也鬥誌全失,紛紛逃走。

洪承疇眼見陣腳大亂,隻好撤回鬆山,據城固守。明軍潰不成軍,四散奔逃清軍乘勝追擊,從東北方向往西南,沿鬆山、杏山、高橋、塔山一線,一時間,明軍屍橫遍野,死傷人數達五萬三千七百餘人。

皇太極命令將鬆山重重包圍,洪承疇多次想要突圍,都未能成功。明廷也派出人馬,試圖從陸路,海路增援洪承疇,均被清軍擊退。

一時間,洪承疇陷入了四麵楚歌的境地。清軍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圍困,並不斷以大炮轟擊。不久,鬆山城內糧草斷絕,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

皇太極命令範文程寫了一封措辭誠懇的書信送給洪承疇,勸他識時務,順天意,投降大清。洪承疇對此不予理會,但他的副將夏承德卻暗中接受了皇太極的勸降。於1642年,崇德七年二月裏應外合,使鬆山落入了清軍之手。洪承疇也戰敗被俘。

之後不久,錦州總兵祖大壽也獻城投降。

------------------------------------------------------------------

實在對不起親們了,前段時間思緒短路了,所以一直沒有更新,希望大家能夠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