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6)年,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末時,大金國第一任大汗努爾哈赤病逝,年68歲。遺命其最寵愛的十四貝勒多爾袞即位。
遺命一出,立刻掀起了一陣狂風巨浪,其中以掌管正黃旗和鑲黃旗的皇太極,掌管正藍旗的莽古爾泰和掌管鑲藍旗的阿敏尤為不服,而掌管正紅旗的大貝勒代善是一隻狡猾的老狐狸,不言不語地坐觀誰是勝利者。
當然,多爾袞三兄弟執掌的正白,鑲白和鑲紅旗卻大力地支持多爾袞,八旗中以皇太極權勢最大,一人兼任二旗旗主。但多爾袞三兄弟合起來的勢力卻高過了皇太極,背後還有一個頗懂權勢的大福晉阿巴亥。因此,在這場最高權力的博弈中,阿巴亥和她的三個兒子成了眾矢之的。
由於沒有努爾哈赤的親筆遺詔,口說無憑。
這一場爭奪汗位的勝戰,最終決定於實力的高低。
皇太極與阿敏和莽古尓泰聯合起來的實力,力量之大,遠非阿巴亥母子所能抗衡的。而代善在權衡利弊之後,也偏向皇太極。
這樣一來,史書上便留下了這樣的話,努爾哈赤並未留下任何遺言,一切皆是大福晉阿巴亥假傳遺詔。
接著,皇太極等人也拿出了一份努爾哈赤遺詔,宣讀了內容乃是:‘我身後令大福晉殉葬’。
遺詔是真是假,誰也無法說清楚,但唯一可以清楚的是,皇太極等四人急於殺人滅口!
為了三個兒子,阿巴亥決定以自己的死,換取兒子的平安。
但這悲慘的一幕卻深深地烙在了年幼的多爾袞心裏,至此,他對皇太極埋下了深深地仇恨。
皇太極奪取汗位,有一部分無非是為了汗位,但還有一部分卻是因為那日在科爾沁塞桑說的話:“我的玉兒隻會嫁給大金國未來的大汗!”
大妃一死,皇太極便成了最佳即位人選。
皇太極此人狡猾奸詐,深知汗位已勢在必得,但他卻采取了懷柔政策,一再推辭。贏得了代善等人的好感,讓他們更加誠心誠意地擁戴皇太極。
再三推辭後,直到眾人一再強調自己的衷心,強調日後一聽聽從皇太極命令,他才勉強‘被逼無奈’地登上汗位。因為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皇太極登上汗位,清代善、阿敏、莽古尓泰一起麵南而坐。接著皇太極下詔,以明年為天聰元年。
這一年皇太極35歲。大玉兒十歲。
--------------------------------------------------------------------------------------
這一章是根據史書上的資料寫的,不過稍有更改,曆史上,皇太極登基時,孝莊已經嫁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