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評估者的工作,不光是看。他們評估的重要依據就是他們手裏的筆。
看著電視劇時,如果他們手裏的筆,能迅速的記下劇情的話,那這劇情基本就是簡單拖遝的那種。
而如果遇上他們不停的寫,還會發生一些劇情遺漏的話。那基本上就是好劇了。
而能引起他們小聲討論的,那就是有爭議,或者是有小高潮的地方。有的亮點或者是爭議,能引起收視關注的,有的則是要刪除的。
兩天的時間裏,把整部電視劇看完後。
那些電視劇評估者,已經把心中的分值給打出來了。八分。
五分以下的電視劇,基本上屬於打發時間,電視台隨緣播,觀眾隨緣看。七分以上的,基本上都能留住觀眾。九分的話,基本上可以作為一個經典了。
但是作為一個評估人,一般都不會把話說滿,八分,在電視台來說,那就是一個熱劇預定的意思。
隻有播出後,觀眾給的評分,才是真的評價分。
“李導演,年紀輕輕,就能拍出如此佳作,以後前程不可限量啊!”王部長在簽約的時候,看著李雲的年紀,忍不住感歎。
“哪裏,哪裏,我要走的路還有很多!”李雲客氣地應答道。這樣的讚歎,聽聽就行了。
其實張英夏工作室的平均年齡,娛樂圈在同級別的公司來說,算是很年輕的。
跟他們同樣年輕的工作室也有,但是成績,則是雲泥之別。
可要是李雲覺得自己翅膀硬了,能出去獨闖江湖了。
那估計也就是變成雲泥之別裏的泥而已。
有著一座現成火山不靠著。
卻要自己去生火取暖,那不是叫有闖勁,那叫傻。尤其是自己沒什麼資源的時候。
但是你靠著火山的時候,卻還以為自己能不停的發熱,那就更傻了。
這已經屬於拎不清了。
李雲不傻,所以他知道該怎麼說,怎麼做。
而王部長就像李雲想的那樣,也隻是隨口一說,然後就接著跟張英夏絮叨起來。
什麼最近天氣太熱啊。工作不好作之類的閑話。
最後南世電視台則是用一集四百萬的價錢,買下了這部電視的首播權。
這跟張英夏預想的五百萬一集,有點出入。
這王部長卻是直接掏心了:英夏老弟啊,不是我不想給你五百萬一集,按照來說你也能值這個價,可是,你這劇集,不夠三十集啊。現在人家廣告商投廣告,那都是按基數算錢的。
廣告招商部那邊是看見基數越多越開心,可是你這裏,他們開心不起來啊。
台裏已經定死了價錢。不過三十集的,頂多就是四百萬一集,不然招商部那邊,要賠錢的。
說實話,我已經是把我能給的最高價格給你了。你要是還覺得不行的話,那你找個鍋,哥哥我還有幾十斤膘的,你看看煮了能賣多少!都算你的!
加上現在文化部又查得緊,什麼對賭協議,基本沒用!換做以前,我肯定幫你弄個對賭協議的。多少收視率,給你多少錢!收視率越高,你掙錢越多這樣一來,你掙錢,我省心。廣告商更開心。你說是吧?可現在不是沒那個環境了嘛!”
人家都把話說明白了,張英夏還能說什麼?
現在把集數弄成三十集?
算了,不折騰這些事情了,臨時加鏡頭,延長單集時間是沒機會了。每集剪出五分鍾的話,也是能湊個三十集,但是就破壞了原本的每集後的懸念。更加不可取。
想想還是算了,反正就是首播權而已。
電視劇集,又不是隻賣一次的,何必想那多。四百萬一集,那也是過億了。還要什麼自行車啊?
接待完這一波電視台的人之後。
張英夏則是進行劇本熟悉。
那一天晚上,一群人對張英夏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語言轟炸。
用古玩界的行話叫:盤。
按照那幫子人的說法,張英夏是茶,他們就是水,泡著;張英夏是要是樹,他們就是騰,纏著;張英夏是玉器,他們就是手,盤著。不盤出包漿決不收手。
最後,張英夏還是沒熬過一群人的軟磨硬泡。答應了下來。
=
《永不瞑目》通過了南世電視台的評估之後。
那麼就要進入宣傳了。
原本是計劃十月中旬的檔期,現在則是提前。
九月份的電視台綜合頻道晚八點檔的收視率排行榜,南世電視台在十一家電視台裏,墊了個底。
這可是恥辱的一次經曆。
眼下就要用一部好劇來改變一下這個排位了。
於是各個頻道,在各自的高收視的節目前後,都會播放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