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五節 一物降一物(1 / 2)

但陳青自認還是很了解張英夏這樣一個人的。

作為一個編劇,張英夏的感情絕對的豐富。所以,她有信心打動張英夏。畢竟她也是被這劇本裏的故事,感動得稀裏嘩啦的。她就不信能寫出那些細膩情感劇本的張英夏會沒有這樣的感受。

更何況,瞧著張英夏的模樣,也是覺得很有戲!

陳青所想的,其實差不太遠。

張英夏何止是感動,那可真的是都快把心打碎了。

這裏麵的情況,他前世可是見了不少,不光是新聞上,還是身邊事。

在這個世界廝混了幾年,一路風生水起,張英夏都覺得自己基本上沒什麼遺憾了。

不過眼下這個《我不是藥神》卻是一下撕開了張英夏那深藏內心裏的故事。

=

一般而言,張英夏不怎麼喜歡這類涉及社會問題的劇本,因為這類劇本一旦成片,上映後。

要麼就是被主流媒體共同忽視,要麼就是被媒體集體的吹捧。

兩種情況都是有好有壞,但是按照張英夏的想法,還是是前麵那種情況還好。

賠一部電影不算什麼。

大不了再拍其他電影。萬一幾年後的某一天,被人翻了出來,然後譽為神片,這種心情,那估計比夏天喝雪水爽多了。

而如果是後一種情況的話,也是先恭喜你,你的關注度有了。

要是能上電視台綜合頻道的新聞,那更是了不得。

然後,你就成為某個行業的一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因為是社會問題,反映的肯定不是單一一個行業的問題,而是一個普遍涉獵諸多行業的一些‘潛規則’與‘漏洞’。

肯定會引起一部分正義感突破大氣層的‘正義人士’的關注,甚至是口誅筆伐,不過眼下,有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這個劇本,能落到張英夏的頭上,到底是被其他電影公司過了第幾手了?

“請問這位先生怎麼稱呼?”

“哦!何,何升!”男子趕緊說道。

“何先生,冒昧的問一句!我是你找的第幾個人了?”

這個叫何升的男子,跟陳青對視了一眼,陳青說了一句:“照實說!”

男子才回答道:“第十個!金風細雨樓跟半部堂,我都找過,不過他們都是說考慮考慮。“

張英夏笑了笑。都是套路啊,說是考慮考慮,那對於求助者來說,就是不用考慮了,沒戲!

其實想金風細雨樓,半部堂這些在圈子裏都是呼風喚雨存在的,不可能看不到這劇本裏的利益。

但是他們更在乎是這個劇本帶來的風險。

畢竟劇本裏那種幾乎就是生死邊緣掙紮的“慘狀”足以讓觀者落淚:窮人無錢治病。雖然說疾病麵前,人人平等,但是——錢,的確能買命。

雖然這是現實不假。

把這樣一種殘酷的價值觀,赤裸裸的展現出來。那是另一回事。

畢竟事情是這樣的情況;跟做這事情,然後滿世界大聲嚷嚷,那不但是一件事的程度不同,甚至很大程度上,還被視為了兩種不同的情況。

不過,張英夏想到另一種情況,於是問道:“他們出價不合適嗎?”

“他們根本就不會拍的!”何升苦笑:“我又不是第一天混娛樂圈,這一點我還是知道的!”

到了金風細雨樓跟半部堂這樣的地位的公司,有時候真的想的不是什麼呼風喚雨的狂攬名聲,而追求的是一種潤物無聲,掙錢無數的狀態。

對於好劇本,大公司一般都是先買下劇本,然後進行市場評估,然後決定拍與不拍,投資多少合適。

當然,有時候,更多的情況就是,買下了,然後束之高閣。這種風險與收益並存的劇本,自己不拍,也不會讓別人怕。

因此,對於他們說的名為考慮一下,實為推諉或者是借機壓價的姿態,何升也是毫不吝嗇的表示了自己的態度——抬腳就走。

直到遇見了大學時期,同是一個班同學的陳青。

麵對這位名聲能當錢用的同學,何升那可真是百感交集。一番訴苦的同時,也未嚐沒有想找找這個同學的金主投資。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見麵。

對於這樣的情況,張英夏是無所謂的,隻要投資不超標。

這類小眾的題材。跟《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一樣。都是特例人群的特例情況。

畢竟現在這個國家,為了拉高生育率,那可是費勁心思。不然,二十多億的人口,結果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這數量,比人家一個大洲的人口都多了。

人口能大量的增長,以及壽命延長,這裏麵醫學科技的發展,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