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更驚喜的還在後麵。剛掛了電影,這部第一電視台電視製作部的部長電話就來了。
第一電視台也準備製作一部海戰電視劇。
主要的內容,講的就是張英夏飾演的這個巡洋艦長的故事,側重點就是這位艦長之前擔任驅逐艦長時候的瘋狂事跡。
按照這位電視劇製作部部長的口氣,這次拍這一部電視劇,用得是電影的拍攝方法,因此,不光是他,很多在估計會在電視劇裏出現的那些曆史人物,一應的都找《命運海戰》裏的扮演者來出演。
實話說,對於第一電視台的牛氣。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說了。
雖然聽說很多了,但是還是覺得很霸氣。
是的,電視劇當電影來拍就不說了,可電視劇還沒拍,就特麼的先行指定誰人來演了。這就牛叉大發了。
誰家拍電視劇,找合適的人,那還得求爺爺告奶奶的拉關係。
而第一電視台,可不會這樣,就是很簡單的通知你而已。
你是在娛樂圈裏是什麼級別的,就會有電視台相對於級別的人物來通知你。
說起來,能當電視劇製作部的部長來親自通知,也算了不得了吧!張英夏心裏還有點沾沾自喜。
不過這都不是張英夏注意的事情,他想的隻有一件事:麵對第一電視台伸出來的橄欖枝,會有誰拒絕?
結果自己悶頭估計了半天,覺得,大家都不是傻子。做不了那麼出格的事情。憑著第一電視台的地位,哪怕是伸出來的是狼牙棒,娛樂圈裏的人,那都得接著。
何況眼前這事情,比狼牙棒好多了。
=
音樂在發酵。
而電影的票房,也在萬眾期待中,順勢的上揚著。
一切都在朝著一個好的方麵,不斷地發展。
這段時間裏,各個電視台,都有一種“你不說關於這部電影的事情,就屬於落伍”的情況!
各種說相關故事的,相關曆史人物的情況的,以及參演人員最新動態等等等等。
而且,能上電視的,基本都是說好話和好的方麵的。
有褒揚的,自然也就有貶低的。
有人說,這場海戰中,雙方參與的艦隻數量,頂多就是一場中等規模的海戰。哪裏算得上是一次‘命運’級別的?
這樣的問題出來後,然後就被各種軍事流,技術流和曆史流的大佬打臉。
按一般的計算方法,這次海戰的參戰艦隻數量,的確算不得大。
但是這是在把這次海戰從前後的曆史中摘出來的算法。
在當時各國的海戰艦隻數量中。新銳的同口徑戰列艦的數量,無疑是少的可憐。
但是海軍的戰鬥,並不是單純的靠數量取勝。
能靠數量獲取勝利的概率的基礎,在於交戰雙方的技術水平,基本相同。
這時候,數量的優勢才會得以放大。
=
而這部電影中的海戰。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卻是代表了一種新型戰艦的問世。
對於當初已經大量被所有國家裝備的鐵甲艦,和鐵甲巡洋艦來說,這類戰艦融合了當時最新的觀瞄技術,而且同口徑的彈藥,省掉了很多的彈藥供應。中軸線的炮位設計,相比那些滿船體都是各種大小不一的炮筒子的鐵甲艦,讓船體有更多的防護。
重要的是,當時海戰的時候,全世界,隻有四艘已經服役的同口徑戰列艦。
全都在國內。
要知道,戰艦的設計,快一步,基本上往後就是步步快了。
除非出現有一種大跨度的戰艦出現--例如導彈艦。
不然,在海軍裏麵,基本上就是先進技術,對於落後技術的碾壓。
其他國家想要趕上來,那需要大量的和平時間。
這一次海軍的勝利,已經向世界宣告了鐵甲艦時代的沒落,全世界都會拚命的製造同口徑戰列艦。
不過,這對於一個處於在戰爭中,還處於落敗情況的國家來說,那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了。
=
看著網絡上,各種關於電影的解讀。
張英夏突然有點明白為什麼張明山給自己打電話的時候,有點遲疑了。
現在這網絡上說的也很清楚了。
這海戰雖然小,但是真的就是整個國家海戰曆史上,很關鍵,很精華的部分。
這以後的續集,該拍什麼?
該不會純粹就是來圈錢的吧?
張英夏突然一下覺得自己像似知道了什麼了不得的內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