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超前的想法(1 / 2)

對於王凱的“狂妄”言論,徐芳也是見怪不怪了,最多甩他個白眼。但是王凱的意思是清楚的。

那就是借著宗副縣長對這塊兒的要求並沒有明確下來,大力拉攏某些企業入駐,但有些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這種事情也不是我們單方麵就能說得算的,難道我們邀請那些企業人家就會來嗎?咱們鎮雖然這兩年經濟起得比較快,但是給外界的印象仍然是窮鄉僻壤的,從意願上就不會來吧?”

王凱點頭道:“這種問題當然存在,但是,他們既然來到咱們縣設公司,肯定就是比較看得實際的人,隻要讓他們認識到我們能幫他們提供更好的條件,他們一定願意前來的。”

宋羽冰皺眉道:“有這麼簡單嗎?現在辦企業都講究個麵子,如果把公司設在湖心工業園裏,還說得過去,如果設在鎮上,連像樣的寫字樓都還沒有呢。”

徐婷這時候卻跟宋羽冰的態度不一樣:“宋姐,IT產業的公司跟一般的企業可不一樣啊。我們學校搞編程的很多,對他們來說,更在乎的是比較好的環境和自由發揮的氣氛,這方麵我們鎮上反而會有優勢。而體麵的寫字樓這種方麵要求反而比較低一些。”

王凱驚訝地看著徐婷,沒想到她連這種地方都能留意到,事實上現在國內搞這方麵公司的,甚至包括虎長勝這樣的人物在內說不定都還沒留意到。

事實上這些觀點在美利堅的類似企業來說早已經不是新鮮觀點。很多行業內的領軍企業都有這樣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環境。

當然了,他們並不是真的把公司設在某些環境特別好的自然風光之中,更多的是人工弄出來的假風景。

但王凱相信,隻要把西山水庫那邊進行一定的“整理”,把那邊的優美環境跟商業設施進行好的結合,對相關的企業肯定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徐芳總算明白了王凱的思路。這對她來說是有著不低的風險的。

對於西山水庫那邊進行改造,而且還要建些商業設施其中的投資是不低的,如果最後錢投進去設施建起來卻沒有多少公司入駐,徐芳當然要麵臨非常大的壓力。

但是,在徐芳來看這種風險也是值得的,先不說她對於王凱的信心,就算這次失敗了,設施擺在那裏又不會明天就塌掉,將來指不定啥時候就用得上了。

在村委商量了很長的時間,王凱終於得空由徐婷陪著回家。唐紅英才剛剛從水塘回來就看到了自己的寶貝兒子,可把她給樂壞了,不顧勞累一意要包餃子給王凱吃。

還好王凱打小就會做這種家務,而徐婷也有一身的好手藝都能幫到唐紅英,總算在晚飯之前弄好,等到王富華回來。

第二天,王凱就在各處開始轉悠了。

現在養殖大閘蟹的規模比他走得時候更大得多了,但是銷量卻依然緊俏。

王凱知道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現在有很多頭腦靈活的人都看到大閘蟹的銷路不錯,已經跟風養殖,但是這一塊兒國內市場的成長性實在是太快,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所以王凱他們還有兩到三年的好日子可過。

村民們的學習熱情也開始高漲。這也是王凱非常樂見的。

大閘蟹的養殖隻是個引子而已,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學習技術的重要性。將來就算做別的項目這種認知會幫助他們少走很多彎路。

老店口村的情況也很不錯。雖然沒有了黃大夫和老劉的坐鎮,連王強也必須經常前往魚鵬縣。但是他們最近又沒上過新的項目,老幾樣的綠色蔬菜和中藥他們已經輕車熟路。雖然王凱之前要求做了改進,除了必要合同量的蔬菜之外,大部分的地都按他的要求改種,但是王凱要求改種的東西非常容易生長,並不需要增加看護難度。

最讓王凱高興的還是幾個農家樂項目已經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當初幾個鄰村靠這個項目發展起來而且為了爭奪客源進行惡意,把服務質量降了下去。

王凱當時的確非常生氣,不但專門把大家集合起來開了次會而且還放出話去要把這種旅遊形式收歸白合村。

這些村民還是很吃教訓的,現在的改良比他預想中還有好,徐芳也在這方麵下了力氣的。

現在仍然有資格辦農家樂項目的,都顯示出真正質樸的一麵,對於客人們並不會想辦法哄你到處亂花錢買東西,更多地介紹本地的民俗,讓人家心甘情願地掏錢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