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6歲,寶寶學當小小理財師 勤記賬,做個小小“理財師”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雷陣雨
從妞妞開始懂得賺錢以後,我就去買了一個賬本打算讓她記錄收支賬目。一開始,她很不解:“我的錢都是我自己賺自己花,幹嗎還要麻煩地記賬啊?”
“你記上兩個月,看看錢都花到什麼地方去了,人的記憶力有限,時間長了就會忘記一些事情。再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錄下收支也不費什麼事,到時候你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花了。”
“好吧,我就勉為其難地記一下吧。”妞妞一邊哇哇大叫,一邊接過賬本,對於新奇的事物,她一向很能接受。我看著搞怪的小丫頭,忍不住想敲她的小腦袋。
細細地教她如何看賬本之後,我又打開電腦給她看自己幾年來堅持記錄的收支情況,還特別指出關於妞妞的消費欄讓她細看,並且打趣說早就打算等她經濟獨立後讓她還錢。
妞妞一聽,把眼睛瞪得老大,根本不相信自己能花那麼多錢:“媽媽,你該不會是做假賬騙我的錢吧?我一小孩兒哪能花那麼多?”
我忍不住又彈她的額頭,現在的小孩子也太精了,假賬這話都能說得出來。幸虧我還留著一手 ,隨隨便便就能指出她一歲多時某一個月的支出,又拿出發票證明,光是奶粉就花了兩千多塊。小丫頭拿著筆算了又算,最後雖然不得不服氣,卻揚言自己壓力過大,不打算還錢了。我聞言氣得笑起來,小小年紀就懂得賴賬了,不知道是不是像她爸爸……等等,難道像我?肯定不是!
就在妞妞的插科打諢中,我把粗淺的財務知識慢慢地一點一點灌輸到她的腦袋裏。剛開始的時候,我每天晚上都要問她記錄情況,然後和她一起查看,因為賬本上的表格已經畫好,妞妞隻要填上每天收支多少就行。兩三個星期後,妞妞習慣了,我就每個星期查一次,或是不定期查一下,隻是單純地看,並不給出建議和意見。我一直認為孩子學東西,不要太強迫她,讓她自己有個發現的過程,等她主動地學習比被動地教她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樣過了一個月,我們倆跑到書房開始算妞妞收支的總賬。等算完,妞妞張大了嘴巴,不相信自己看到的,原來她的支出竟然大於收入。收入除固定的每天 5元以外,她這個月每個周末都和樓上的蘭蘭姐姐去賣報紙,加上收集廢品,賣的錢一共是 206元。支出卻有 210元:圖書 80元、郵票 40元、定投 50元、零食 30元、給幼兒園小朋友買生日禮物 10元。妞妞盯著零食 30元一欄,當初吃零食時的快感早沒了:“我怎麼就這麼能吃呢?不行,下個月不買了,零食其實也沒啥好吃的。對吧,媽媽?書不買不行,郵票不買也不行,定投……”妞妞敲敲本子,又開始轉她的大眼睛,一看就知道是要耍賴了。
我趕緊堵住她的嘴:“定投是必須的,做事要有恒心,難道才一個月就要放棄嗎?零食少買一點我讚同,家裏水果、零食也不少了,多吃對身體也沒有益處,小朋友的禮物是要的,也算是人情往來吧。”
“哎呀!也隻能這樣了,看來還要和蘭蘭姐姐商量下,光靠賣報紙還不行,得另外多找幾個賺錢的辦法才行呀。她比我有主意,我找她去。”小丫頭收好賬本,找蘭蘭去了。蘭蘭9歲,很自立,對於賺錢的熱情很高,妞妞和她在一起能學到很多東西。
兩個多月過去了,妞妞已經開始很注重錢的去向,也一直堅持記錄收支賬目,當然,我也會不定期地查閱,並且和她說明,等到她18歲的時候,她名下定投產品的錢都歸她支配,前提條件是她每個月投的錢不能中斷。在“重利”的引誘下,妞妞心甘情願地看著每月上漲的錢直開心。
1.賺錢隻是理財的第一步,合理花銷是第二步,“錢生錢”
才是第三步。理財的每一步都很重要,而合理控製花銷又是理財的重中之重,像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月光族”,每個月錢賺得並不少,可是不到月底就花完了,根本無財可理。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從小懂得有計劃地支出,這樣才能保障財務不出現赤字。
2.有的家長認為:我什麼都給孩子買了,他們要錢還有什麼用?其實不是這樣的。家長在固定的時間給了固定的錢歸孩子自己支配,花完就不再補充,那麼孩子在購買東西時就會小心謹慎,甚至會貨比三家,挑實用的而不是貴的。孩子有了錢後父母再引導他們記賬,把收支情況掌握清楚,這對他們今後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財務有很大的幫助。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昔日“孟母三遷”不就是為了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嗎?因此,注重孩子的朋友、玩伴,讓孩子在良好的群體中成長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