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簡單易行的操作模式
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為同級別的盤整、下跌、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在下跌的過程中,任何底背離的發生都將使股價回到背離啟動點。所以在由“下跌+上漲+下跌”,或者“下跌+盤整+下跌”等所構成的走勢類型組合單元中,如果第二個下跌相對於第一次下跌形成了背離,並且背離差足夠大(考慮到交易的成本,通常要大於3%),通過對當下走勢進行分析就能夠確定是否值得介入。其反彈若是沒有達到背離啟動點,在繼續下跌構成的底分形構造中,則可以繼續大批買入,以降低成本。這種態勢不斷演化的結果是形成趨勢性的底背離,從而會產生更大的交易機會。
上述所總結的是針對特定的交易級別中趨勢向下的情況所采取的方法,而針對特定級別中趨勢向上的走勢而言,我們首先要觀察其是否形成明顯的頂背離,也就是說對於當下的任何一隻個股的任何走勢的判斷,首先看其所在的位置是處於盤整還是上漲中。假如沒有出現過頂背離,那麼根據“走勢終完美”原則,盤整或者調整之後,一定會恢複上漲、創新高的走勢。因此在階段調整的末端,底分形確立後可以繼續介入持有直到形成頂分形和頂背離為止。
十一、三位一體的投資方略
為了防範風險我們需要構建三個獨立的交易係統:基本麵、技術麵、*。“*”可以是時間之窗,也可以是黃金分割比例。基本麵要求我們選取流通股本規模適當、企業贏利增長平穩的企業作為交易的對象;技術麵則運用前麵所提到的背離交易體係。三個獨立的子係統,就像三點決定一個平麵一樣,構成穩定的最小支撐體係。
根據背離規律,輔以級別切換,市場中的任何一隻能交易、會波動的交易股票都具有交易的機會。交易機會的存在是客觀的,能不能把握這個交易機會,以及把握的程度卻是主觀的。由於市場中的任何因素,比如基本麵都會促成預期交易,這些要素本質上已經成為走勢信息與走勢合力的一部分。因此,三位一體交易模式的確定所要防範的並不是技術上的風險,而是防範“人”為因素的風險,這個因素正是由技術不熟練、把握程度較低造成的。
十二、投資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以背離作為買賣的決策體係是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辯證統一下構建的。投資的確定性在於背離的走勢形成後,其後的反彈是必然的,股價回到背離啟動點也是必然的。這是我們進行交易買賣最紮實也是最有效的根據,也是我們的交易信心所在。
然而在這種交易體係之下,最大的不確定性就在於其回到背離啟動點的時間以及貫穿在這個過程中的走勢演化。由於走勢的階段性終點具有確定性(回到背離啟動點),以不變應萬變就成為此時可選的重要操盤策略之一。時間的不確定性還引申出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於無壓力資金的要求。如果資金是有時間限製的,就等於是設定了停止交易的時間,此時前麵的投資確定性的前提也就不存在了。
十三、動態的觀察分析角度
動態分析是背離交易方法的一個最大的特征。使用這個技術時,我們不能有任何的先見,一切走勢都是當下的,一切操盤信息皆源自當下。沒有預定的買入價位,也沒有預定的賣出價位,手起刀落,一切都水到渠成。動態的觀察分析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包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是“比較”,比較的內容正是MACD三個要素的變化趨勢,以比較結果作為當下建立科學、可靠的決策的依據。因此,相鄰兩根K線的高度關係、相鄰兩根紅綠柱的高度關係、相鄰兩個波段的紅綠柱的麵積關係等,是我們進行實時觀察比較的主要內容。由此,在這種交易方式之下,買賣決策具有實時性、不確定性,而沒有預設的,如漲到多少賣出、跌到多少買進等類似交易前提。
十四、操作的最終決定因素
根據背離形態、應用走勢類型、結合周期級別形成較為綜合的操盤體係是投資方法中最安全的交易方式。盡管在理論和實際中這種方法已經被證實是有效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執行操盤決策的是人,最終的決定因素也仍然是人。在實際交易中,個體的差異性以及人始終無法擺脫自身情緒和市場情緒等要素對於決策的影響,決定了即便是使用同一種交易方法也會產生千差萬別的交易結果。
同一種技術方法應用的難度還在於市場走勢的千變萬化。雖然走勢都很相似,原理也都一樣,但這並不能保證我們能夠準確無誤地對其進行把握。人自身條件的千差萬別以及走勢自身的千變萬化最終使得投資交易產生了諸多的變數。對於走勢而言,其具有非線性、隨機變化的本質特性,而這又不是單個投資者所能控製的,投資者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自身的技術水平,最終體現在對買賣交易時間的選擇上。但根據前麵所提到的交易體係,即便在不是很熟練的情況下,隻要將操作的級別適當放大,在擁有一筆沒有壓力的資金的前提條件下,已經能夠保證我們做到穩定贏利。理想的交易最終來自於巨大的勇氣、敏銳的直覺以及紮實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