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開啟孩子的情商寶庫(5)(1 / 2)

在麵對挑戰,即使是一點兒小困難時,有些孩子很容易放棄,媽媽們常因此感到生氣或無奈。此時,媽媽們與其花時間去抱怨孩子的沒耐性,不如早日培養孩子的耐性來得事半功倍。

然而培養耐性不是講大道理,除了讓孩子在遊戲或運動中學習“等待”來磨煉耐性以外,父母也應以容忍的心胸來培養孩子的耐性。

例如,外出用餐時,通常孩子吃得較快,他們不會像大人邊吃邊聊天,或慢慢品嚐,因此,他們在吃完飯後,常會坐不住亂跑,或沒耐性地催促父母趕快吃,而父母時常因此而生氣,甚至斥責或限製孩子的行動。此時,父母較有效的處理方法之一是對孩子說:“你不是帶了圖畫紙和筆嗎?趁有空畫一張圖給我看看。”從而把孩子的注意力轉至他有興趣的地方,幫助孩子學習等待。

因此,父母在陪孩子去看醫生時,別忘了讓他帶本喜歡的故事書或幾件玩具,以免孩子因候診太久而失去耐性。父母們在打電話時,為避免孩子的幹擾,不妨讓他做個生日卡給外婆。父母們帶孩子上街購物,不妨給他一張小清單,讓他幫助自己找幾件要買的東西。諸如上述的一些做法,父母們如能舉一反三地運用,相信孩子會從生活經驗中學習到耐性。

此外,父母的以身作則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連開車或做家務都顯得煩躁不安或忍不住生氣,自然很難讓孩子學到耐性。

穩定情緒方能教導孩子正確地化解危機

白曉燕被綁架撕票的新聞在媒體上報道後,許多父母都陷入焦慮和恐慌之中。從學校門口接送孩子上下學的人數激增,到不斷有父母問我,該如何教導孩子防範歹徒的這些情形來看,我可以想象到,很多父母的恐慌情緒正在沸騰中。

多年前,綁架孩子的事件引起了一陣社會不安。我的一位朋友為了寶貝獨子,特別把原先的交通工具摩托車換成小汽車,準備每天接送孩子往返學校。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看到父親這種買車舉動,跟他講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老爸,我本來不是別人綁架的對象,但自從你買了這輛新車後,我就可能有危險了。”

好一個高EQ的孩子,也許孩子隻是一句幽默的反應,卻值得為人父母者省思。對於孩子的安全問題,父母會有如此的緊張情緒或保護措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父母可別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他們也會像大人一樣去思考如何應對這種“萬一”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他們同時也在觀察父母麵對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法。因此,如果父母隻是慌張失措或矯枉過正地提醒孩子,隻能讓孩子學習到錯誤的問題解決方法。

不可否認,在聽到社會上的這種負麵消息時,有孩子的父母當然會有擔心憂慮的情緒,不過父母們先要做的是察覺和接納自己的這種情緒,而後以成人的智慧來調整情緒,因為孩子即使不開口,也會在一旁觀察父母的反應,甚至模仿父母的行為。因此,父母們在處理這種事情時,穩住自己的情緒是前提,然後再利用機會與孩子討論麵對不利情勢時,如何化解危機。否則即使教導孩子再多的防範方法,都是徒勞無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