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開發,水稻的推廣並大量種植,各地商業的繁榮,這些舉措都大大地促進了大唐農業和經濟的繁榮,李業詡也明白,現在的這個貞觀時代,已經遠比原來曆史上記載的那個“貞觀之治”來得繁盛了,更別如今大唐軍隊雄霸下,早多年將西突厥及西域各國、薛延陀、高麗、百濟、新羅征服,還將曆史上不曾征服過個吐蕃、大勃律、倭國征服,這般的豐功偉績足以笑傲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作為大唐皇帝的李世民,沒有理由不得意。
而作為主導這一切改變的李業詡,也同樣非常的自傲,當下道:“陛下,大唐在您的領導下,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是曆史上任何時代都無法相比的,臣等為能在您這樣英明的帝王下做事而感到榮幸,臣願為大唐的繁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雖這話馬屁味太濃了,連李業詡自個都覺得有些過了,但是他此時心理的寫照,李世民確實是個英明的君主,作為臣子的,能逢這樣的君王,那真的是一種榮幸,更不要李世民對自己這般重用和信任。
不過李業詡也想著,如今的大唐取得了這般成就,接下來的日子李世民應該會再做出一些大動作來的吧?李業詡想著皇帝今日就是與自己來這些事的。
李世民聽了李業詡的話,臉上得意之色更濃了,很坦然地接受了李業詡的恭維,“看到大唐日漸強大,朕也甚是欣慰,隻要我們君臣一心,沒有難得倒我們的事,”到這,李世民話鋒一轉,歎了口氣,“唉,隻是如今我大唐的朝堂上還不平靜,圖謀不軌者有之,阻擾政令的施行,以崔盧李鄭王五姓為首的世家,也常做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朕甚是惱怒…”
這些年,官府在多個地方置辦收費低廉的官學,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些官學,竟然常遭到世家的攻擊,在裏麵念書的一些寒門子弟,也常受世家子弟的譏笑與奚落,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書籍及官辦學堂被人焚燒之事,地方官員在上奏朝廷後,李世民聞之是大怒。
還更可怕的是,一些世家出生的官員,消極對待出現的這些事,甚至陽奉陰違,以各種理由不執行朝廷所下的令每縣至少要辦一所收費低廉為寒門子弟提供就學機會的官辦學校。
李業詡知道,印刷技術的改進,使得書籍普及程度空前的提高,寒門子弟上得起學,可以參加各種科舉製度下的考試,這也使得世家的尊嚴和勢力受到極大的衝擊,出現這樣的情況很是正常,當下道:“陛下,出現這樣的情況臣覺得正常,畢竟一些人的利益受到衝擊,他們要做出反應措施,臣想,隻要陛下推廣此道,就能得到廣大百姓的支持的,得民心之舉,定是要多為,待以後寒門之中能出飽學之士,那世家的影響就會慢慢減少的…”
憑大唐治下不計其數的寒門子弟,還鬥不過大閥世家?如今的大唐已經基本擺脫了對世家大閥的依靠,朝廷即使對他們下重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賢侄,朕這些時候在考慮一項政令,哪就是對所有的官吏與世家征稅,與普通百姓家中一樣的賦稅,此事朕隻與太子商議過,你是第三人,朕想問問你的意見,還有,此事不可與第三人知道,你可明白?”李世民話語雖輕,但很堅決。
李世民這話讓李業詡大吃一驚,要知道如今官員和世家是不納稅或者少納稅的,李世民這番動作,向一直以來如堡壘般固守的世家門閥征收與百姓一般的稅賦,那是要得罪一大批人的,如今朝堂上出自世家的官員也是占大半,當作一項政令提出來,那反對的聲音將會是非常的強烈的。
李世民所的太過於強勢,李業詡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隻得含糊地道:“陛下,此舉甚可,但臣覺得要在一定時候逐漸推行,不然反對之聲將會非常的強烈,而且臣覺得,隻在世家中推行此策並不可行,必須要官員帶頭!”
“這個朕自是知道,不僅官員要如此,皇家也是帶頭先行!”李世民對李業詡的話並沒感到什麼驚奇,而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接著李世民把他這段時間考慮的對李業詡了個大概。
從李世民所的話裏,李業詡也是知道,原來隨著大唐國力的增強,原本對世家就有非常大成見的李世民,早就多年前就考慮要製定對策對付這些世家大閥,隻是邊患未定,還沒太多時間來考慮這事,如今大唐周邊大部的蕃國都已經臣服,外患沒有了,該是解決內憂的時候了。
世家勢力不削,那大唐國力的發展肯定受到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