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巫看到李適便一五一十的說起他們在隴西地區的行動。
從白巫的口中,李適很快便了解到,天水那邊跟關中是不同的。
最大的不同就是,天水那邊種地的地方實在是太有限了,對比起來,關中這裏算不上肥沃的土壤,那隴西邊也就天水附近能夠種田了。
李適給與白巫等人的支持也就五千武裝起來的騎兵,以及隻要他們打報告,基本上都會批準的糧食。
但在糧食運輸上,想要把糧食直接從鹹陽運輸到天水,消耗還是挺大的。
首先最容易走的道路差不多就是長安到陳倉這條道路,基本上能靠渭河運輸。
而渭河這條河流還是挺有意思的,最早紀律可以到《左傳》僖公十三年:“秦於是輸粟於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這裏可看出這條河的航運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了。
在史記中,張良更是提到:“諸侯安定,河渭漕免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裏,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可以說把渭河的重要性提到了巔峰。
但到宋以後,也許是政治重心的轉移,也許是周圍的水土流失導致河道淤堵,渭河運輸就很少在史書上見到了。
但現在,渭河幾乎算得上是關中的生命線。
無論怎麼說,在糧食運輸上,哪怕是逆流而行,至少比陸運要來得方便的多。
差不多到了陳倉的位置,因為落差過大,基本上是不能再走水路了。
隻能通過陸運翻越隴山,而這段道路就相當不容易了,也就比所謂的蜀道好走點。
另外一提這時代蜀道是能走水路的,還沒發生地震導致陳倉水道毀滅,從而隻能走陸路。
天水這麼一點土地,想要養活整個隴西的老秦人是真的不現實。
這就導致這裏的秦人相對關中平原來說更加彪悍,也更加純粹,這才是真正的老秦人。
但在這一片土地活下來,真的是太苦了。
他們常常要跟異族搶食吃,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邊的老秦人到底還背靠秦國,偶爾秦王們也會想起自己祖輩的發家之地,所以時不時有中央補助,會把糧食運輸到這邊來。
但在秦帝國建立後,這種補助就斷掉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祖龍要玩金手辦,要玩大建,要造奇觀,總而言之哪裏都要錢,哪裏還有錢給這些家夥們補助啊。
而斷掉秦帝國的補助,老秦人也派人去翻越隴山,或者穿越渭河峽穀去找始皇說理。
但基本上第一時間就被秦國的製度安排到軍隊中,然後就去邊境吃沙子了。
所以老秦人們安靜下來,隻能跟天水周邊的異族搶飯吃了。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孟西白****著老秦人的將領來到天水。
他們麾下的騎兵們都騎著帥氣的馬匹,身上裝備華麗的裝備,最重要的是,孟西白本來就是老秦人中的大族!
而白巫等人感覺自己需要有些靠譜預備役,額,是輔兵,便開始在本地進行招募。
“跟我們去抓異族,抓住送到鹹陽能換到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