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接過秘書遞過來的《武俠與曆史》,然後戴上他那標誌性的金絲框眼鏡,就看了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但金庸好像已經沉迷進《昆侖》的世界裏去了,而他那秘書卻很有耐心地等待在那裏,好像這已經信以為常,很自然地一幅畫麵。
過了許久,金庸才意猶未盡的放下手中的雜誌,然後靠在椅子上,閉上了雙眼,細細地回味一番《昆侖》裏所敘說的內容。
片刻後,金庸終於緩緩的睜開了雙眼,回過神來了,然後對秘書說道:“李文,此子果然不同凡響啊!聽說今年才18歲,竟然有這種文學功底來寫出這麼一篇氣勢磅礴的小說來,而且篇中注重實際、情感基調滄桑、曆史布局宏大的特征,可以看出他對中國曆史、古典文學、古代民風民俗均有較好的理解,並能很好的融合在作品之中,真是不錯啊!真想見一見這個叫做李文的小夥子,嗬嗬!”
接著又對秘書道:“你再等一下,你拿去《明報》發表一下。”金庸看了《昆侖》之後,心中都情不自禁的興起了扶持一下這個新人的想法。
“哦!好的。”秘書回應道。但神情看起來很是新奇,金庸竟然會為一個新人寫書評?就這點,《昆侖》就算不紅,它也要紅,更何況它已經紅了!
“好了,你拿過去發表吧!”金庸很快就一揮而就了。
“嗯,我這就去。”秘書說著就出了辦公室。
--------
“《昆侖》這書我看了,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武俠小說,文公子筆力遒勁,語言古樸有力,《昆侖》一書兼顧大局與細節的描寫,宏大而不失細膩,流暢而不失嚴謹,其基調以滄桑為主,兼顧俠義與柔情,讓人眼前一亮。”---《明報武魂》
金庸的書評一出,頓時,整個香港就像煮沸的白開水一樣,轟隆的炸了開來。娛樂界、小說界、甚至是跟小說毫不沾邊的行業都很是震驚,金庸竟然對《昆侖》這本新人的小說如此看好?
對此,有人說是炒作,有人說是為了扶持新人。
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條很有價值的新聞。
於是......
“《昆侖》此書有曆史的厚重感、滄桑感,更多的是對俠義等方麵的深入思考。”----《香港晚報》
“可以說,文公子此人吸收了金庸、梁羽生、古龍等眾多武俠小說大師的特點,同時寄托青少年內心深處的某種思想。”----《文學周刊》
“不同於‘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那樣的高大,梁蕭更貼近於青少年心目中的武俠形象,有明顯的性格缺陷沒有讓其失色,反而更像個人。”---《香港日報》
-------
香港灣仔,還是那間發廊。
“哥,快來看報紙,你的《昆侖》紅透了,金庸老爺子在報紙上發表了評論,你快來看啊!”小丫頭李楠放學回家後,興高采烈的蹦著跳著,就好像得了獎一樣。
等李文從房間裏出來才聽清楚了她的意思。
然後李文一把搶過她手中的報紙,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越看李文臉上的笑容就越精彩,接著就哈哈大笑。
“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的計劃終於成功了一半。哈哈。”李文滿臉歡喜。
“哥,你知道嗎?我們班上有很多同學上課都在偷看《昆侖》,還被老師抓了好幾個,把老師氣了半死,還好我已經看過了《昆侖》,不然我也會禁不住偷看的。”小丫頭李楠炫耀著,“還有,我在回來的路上看到很多人都在討論著《昆侖》,看到他們的表情興奮地樣子,我就很開心,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