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習慣使然,李文還是很早就起床了。
餐桌上,三雙黑眼圈在那裏,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無語,這三人竟然如此極品,竟然熬夜把《昆侖》第一部給看完了。
“阿文,我們看完了,你那裏還有沒有存稿啊?”李大榮剛見道李文起來,就馬上催問道。母親葉英和小丫頭葉楠也用那迫切的眼神盯著李文,想從我這裏得到肯定的回答。
“還沒,還沒有寫出來,我要找一下靈感!”李文看到他們這個樣子,可不敢再拿出來了,這三人太可怕了。
下次拿出來,一定不一次性拿出來了。
吃完飯,李文回到房間,考慮起以後的路了。
賺錢?那是肯定的!
李文現在寫《昆侖》就是第一步,以現在流行的武俠風,這本書絕對比前世還要火。而李文卻不滿足於此,一本書賺再多的錢,終究是有限的,給李文帶來更多的是名聲。所以先賺錢,還得從影視業下手,把小說搞成電視劇和電影。
-----
《武俠與曆史》周刊,是《明報》的第一份附屬刊物。
這份雜誌創刊時,金庸的《飛狐外傳》就曾在這份刊物上連載。
在雜誌的巔峰時期,金庸、梁羽生、古龍等等第一流大師級的作者就在這雜誌上揮斥方遒。也有無數武俠小說新銳,踴躍投稿。
在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古龍的《絕代雙驕》、《陸小鳳傳奇》時,《武俠與曆史》雜誌在香港武俠小說刊物中的地位是如日中天。
不過隨著七十年代初金庸寫完《鹿鼎記》宣布封筆,而古龍也停止與《明報》之間的合作。此後《武俠與曆史》的發行量就不斷萎縮,現如今這份雜誌的發行量,已經不足巔峰時期的一半了。
雜誌的編輯們也做過一些挽救的努力。但就是找不出想金庸和古龍級巔峰時期的大手筆力作,所以,這家老牌雜誌社的頹勢難免....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也許,這樣的力作已經出現了。
那就是《昆侖》。它讓編輯胡仁看到了希望。
“葉哥,下一期的版麵一定要安排給這本《昆侖》,這麼好的作品,在現如今的稿件中,那叫鶴立雞群!我們一定要力捧,也許這本小說就是我們的救社之作,要知道,現如今我們社在公司的地位已經很邊緣化了,我們需要它來救命的!”胡仁斬釘截鐵的對另一個副主編說。
“好吧,好吧!小胡,我就和你瘋一把!力捧《昆侖》!”葉主編略帶苦笑的說道。
《昆侖》以宋末元初為曆史背景,通過主人公梁蕭的傳奇經曆,給讀者展開了一幅氣勢磅礴的江湖畫卷。江湖,情仇,家國,浩浩蕩蕩百萬字,出場人物數百,通篇神采飛揚。情節起伏跌宕,波瀾壯闊。
這種恢弘的大格局、大氣魄的寫法,由不得《武俠與曆史》的編輯不格外青睞。
李文與明報公司簽訂的是不低於100萬字的長期連載合同。
既然決定要力捧《昆侖》了,那就一定是要打廣告的了!所以,第二天,《明報》旗下的多份報刊,紛紛刊登了武俠新作《昆侖》即將連載的預告!
“《昆侖》?”
“是什麼小說?”
“是誰寫的?”
“難道是大神?”
就這樣,《昆侖》這本小說未連載,人氣就先上來了!
雖然這裏麵有一定的幕後炒作,但最主要的是人們已經把眼光放在了《昆侖》了,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希望這本小說的成績不會辜負我的期望吧!”付出這麼多的幕後工作,《武俠與曆史》雜誌的主編胡仁喃喃自語。
胡仁終究是一個商人,他看重的知識利益,是一個作家的賺錢能力!
-----
港台地區“新武俠”之所以能夠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最重要的是寫武俠小說能賺錢。
50年代,梁羽生率先寫出《龍虎鬥京華》連載在報紙上,一時間洛陽紙貴!接著就是金庸、古龍、倪匡等人加入了武俠小說創作中,同樣大獲成功。
而香港的武俠小說的熱銷,也開始吸引台灣作家的爭相模仿。
到了金庸和梁羽生封筆時期,武俠小說市場已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苗頭。
但這時候,《明報》竟然力捧《昆侖》這部小說,正如同一個小火花在火藥桶裏噴灑!很有可能會爆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