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造船廠也委屈,你們軍部都幾年不造新軍艦了,這指望你們的訂單,我們這麼大的船廠喝西北風啊?要不是有皇明商號的訂單養活著,指望你們早就餓死了。
這幫軍部的,沒錢架子還大,造的少事情還多,船廠早就不待見他們了。
管事的就解釋了一下,這是按照五年計劃規定,發展蒸汽商船提高大明船用蒸汽機技術儲備,讓更多的應用場景,來豐富大明蒸汽船的適用範圍。
但是無奈人家架子確實大,管事的這麼一說,軍部的人直接不跟他們談了直接找皇上告狀了。
你們這些工匠懂個屁的軍國大事,軍隊的事情那是天大的事情,五年計劃又怎麼樣,沒有軍隊維護和平環境你計劃個屁!
看到盧象升遞上來的折子朱慈烺也是撓頭:“你們軍部的計劃明年隻有兩百艘戰艦和後勤補給船的建造計劃吧?占那麼多船台幹什麼?”
盧象升抬頭:“明年雖然隻有兩百,但是後年我們還要追加啊,再說明年要是軍艦賣的好,明年我們還要增加訂單呢。
現在天津船廠把船台都用來裝民船了,一年的船用蒸汽機配額也都分完了,我們想要增加訂單豈不是又要拖一年。
這兵貴神速,這不是吧軍國大事當做兒戲麼!”
朱慈烺想了想:“現在天津船廠裝蒸汽機還必須進船塢麼?不能在碼頭區域舾裝麼?”
問這個管事的也抬頭了:“回稟陛下,蒸汽機主體體型很大,單臂起重機吊不起這個重量,需要船塢的龍門吊才能撐起。”
朱慈烺也沒有辦法,科技進步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那麼能不能把這個大型主體采用分段的形式吊裝,然後在船上在進行組合完善?”
管事的想了想搖搖頭:“恐怕不行,船隻晃動誤差比較大,在船上空間也不足,影響安裝效率。”
確實作為一個精密儀器,在這樣晃動的平台上很難做到嚴絲合縫,最終朱慈烺放棄了這個想法。
既然非要上船台,那麼隻有增加船塢的數量了:“天津船廠還能建幾個船塢?”
管事的撓頭:“那邊能建船塢的地方都已經規劃了,想要在建船塢,必須規劃新區從新建造新的船廠,或者……”
朱慈烺最討厭說話說一半皺眉問道:“或者什麼?”
管事的躬身:“或者直接收購民船廠,天津船廠附近又不少民船廠,這些都是為了搶皇明商號的訂單,就近建造的,他們都有不少三千噸以上的船塢,如果天津船廠把這些買下來,船塢的問題就一下子解決了。
剩下的就是蒸汽機分配的問題了。”
所謂的搶皇明商號的訂單,其實就是造船殼,按照天津造船廠的老規矩,如果訂單太多造不過來,就會安排其他民船廠按照他們的規格尺寸要求生產船殼,然後他在進行最後的舾裝。
例如當年的崇禎八年式炮艦采用的就是這種辦法。現在的蒸汽船船殼依舊是分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