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查理二世就是一個即將破產的皇帝,領著一群發不掉工資的雇傭軍,那些士卒的軍事素質不能說不強,隻能說是完全沒有吧。
最後一戰,之所以戰敗完全也是因為議會軍有一萬四,國王隻有七千多,就這國王還差點打贏了——如果查理二世說的是因為馬的事情是真的。
不管怎麼說,這樣的一個所謂的軍事天才跟李信都是沒法比的。
李信那可是當過大明莫臥兒南部戰區戰區總兵官的人物,最高的時候手下統帶的兵力將近八十萬。
而李信無論是戰略組織能力還是戰術指揮能力完全都不怵這個軍事天才。
作為天朝上國的區域指揮官,對於這種海島國家的所謂軍事天才,他們有著天然的心理優勢。
也就是皇上反複強調這是一個軍事天才,大明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等等,大家才高看他一等仔細的研究他。
而且李定國還有一件事沒有說,得益於朱慈烺早就吩咐關注這個人,所以克倫威爾身邊還有大明錦衣衛的人的。
這個事情李定國沒有必要告訴李信:“目前克倫威爾已經到了伯明翰,正在回倫敦的路上,因為消息的不對等,那邊剛剛得到普利茅斯被攻破的消息,但是消息的內容是這邊隻有三五百人。
他們還不知道咱們的增援已經到達,對方很有可能第一批到來的部隊不超過三千人。
因為議會那邊已經收到了歐羅巴大陸正要組織幹涉軍的消息,所以需要克倫威爾回去開會商討對策。
也就是說,第一波敵人不僅數量不多,而且克倫威爾也不會前來,咱們可以搞一個小戰術,把這部分人吃掉,然後拿下愛特薩克,這樣咱們的縱深空間又大了一點。”
小地圖也有小地圖的壞處,不隻是克倫威爾玩不了戰略,李定國和李信也是抓瞎,倫敦距離普利茅斯不過區區六百裏而已。
這要是大明這八百裏加急還不夠跑一天的,這個距離相當於天津到張家口,相當於京城到常山,搞啥戰略,人家就是從倫敦派兵也就是十天不到就到了。
戰略玩不了,軍隊又沒有人家的多,後勤補給後麵能不能送過來還不一定,李定國隻能多給李信出出主意,多在戰術上想想辦法了。
李信點點頭:“咱們確實要打這麼一仗,如果沒有一場勝仗,這裏的百姓估計都不敢支持查理二世了。”
李定國吐槽了一句:“你還指望這個查理二世能幫的上忙?能不添亂就不錯了,咱們拿下愛特薩克,還是指望用大明新軍打一場漂亮的大勝仗,然後扭轉戰局吧!
我覺得隻要你指揮得當,咱們的兩個營加上海軍四條船上的一千多水手,打對方一萬人是沒有問題的,隻要有了這個大勝,咱們下麵才能好好規劃下一步。”
李信確不讚同:“咱們不能冒這個險,也不能把這麼多的大明士卒的生命置於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