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過去了。
梅娘羽化為一座山峰,屹立在渤海東岸邊,翹首望向大海,遙看著兒女們勤奮的勞作,人們崇敬的稱這座山峰為望兒山。
哈巴狗依偎在梅娘腳邊,羽化為一座巴狗山,哈巴狗的牙痕還保留在一座形似饅頭的山壁上。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板凳山的外形不那麼明顯了。溫泉水已經彙流成河,能夠煮熟雞蛋的溫度,讓那些熱衷於溫泉浴的人們舒適的躺在沙坑中,人們行走在張果老橋的橋麵上,白色的沙灘上,赤腳嬉鬧的姑娘們,在盡情的享受著大海和陽光。
青龍作為長連最忠實的朋友,它十分理解長連兄妹的心情,在看到鯨族已能抵住鯊魚的進攻後,不願繼續待在東海龍王的領海內,便向長連告辭返回了渤海龍宮,把渤海水族事宜委托梭子蟹王代理後,便來到了雪帽山腳下,替代長連兄妹盡孝服侍著梅娘,陪伴在梅娘的左右。當梅娘羽化為山峰後,青龍將龍頭仰立在浮渡河口,翹首遠望著老鐵山,龍尾擺在大清河中,感知著來自北方的寒冷,把身軀化為青龍山脈,將望兒山環在中間。用自己的身軀,抵擋著來自北方的冰雪、抵擋著來自南方的潮氣、抵擋著來自東方的風雨對老母親的吹拂,隻留下西方一望無際的大海,讓老母親最先看到兒女們的歸來。蝲蛄王還居住在青龍被鯊魚頂鰭刺出的洞中,隻是,現在從洞中流出的不再是膿血而是潔淨的泉水,被當地人稱為青龍山蝲蛄洞龍泉水,小蝲蛄們歡喜的生活在溪水中。
千百年來,在當地留下了珍珠門、仰山、龍脖子、青龍山、蝲蛄洞、龍擺尾等等,讓人們遐想萬千的地名。
人們在夜空中看到,不斷的有一條條火龍,一束束閃電,從熾熱的火山口中飛出,消失在遠方的黑夜中。在時間的流逝中,從火山口中噴出的數百米高的火焰在逐漸降低,最後,火山口中沒有了火焰,沒有了熾熱的岩漿,留下了一座火山口的遺跡,坐落在望兒山的前麵。
從那時起,在地球的大洋海岸線上,在地球大洋的各處海峽的峭壁上,在遍布大洋的海島上,在世界各地的船舶停泊地,在世界各處的港口前,燃起了無數支日夜不熄的火炬。
光明,穿過長空射向漆黑的遠方。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舶,在大海中勞作的兒女,一看到火光,就知道要到陸地了,一看到火光,就知道快要到家了,一看到火光,就知道快要同親人團聚了。
望兒山前的火山之火熄滅了,它被老母親化為無數盞航標燈,讓全世界在海上勞作的兒女們感受到了母親和家的溫暖。
從那個時候起,在航海的人們之間便不斷地在傳說,每逢在海上迷失方向時,總能看到一位身襲白衣的婆婆,手拿一束火炬,引導著船舶安全返回港口。
從那個時候起,在航海的人們之間便不斷地在傳說,每逢在大風浪中遇到危險時,總能看到一位身襲白衣的婆婆,從空中跳落船艙穩住舵杆,引導著船舶度過危險。
千百年來,當生活在中國內陸地區的人們,拜山神拜關公拜仙人時,生活在中國沿海地區的人們,都在船上,在家中,供拜著一位婆婆。
中國南方沿海地區的人們,尊稱她為媽祖,中國北方沿海地區的人們,尊稱她為娘娘,還有人們尊稱她為天妃,海神等等,她的名字有好多,宋、元、明、清各個朝代,對她的封號也各有不同,但是,她的真身卻隻有一個——一位被曆代生活在中國沿海地區,生活在世界各處的華裔航海兒女及親人們,尊稱為媽媽始祖的婆婆!一位將媽媽的慈愛永久的普澤到遠方兒女身上的偉大的婆婆!
雪帽山腳下九個寨子的人們依然幸福的生活著。從山東渡海而來的鄉親們,在雪帽山下,在浮渡河兩岸,又建起了幾百個、幾千個寨、村、屯,千百萬人民和諧的生活在這片富饒美麗的土地上。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雪帽山最美的季節。黑土地上的莊稼長得已蓋住地麵,群山已披上了綠裝,樹是綠色的、田野是綠色的、大山是綠色的,整個山川大地呈現出一派綠浪起伏的景色。白雪皚皚的雪峰,漂浮在一片綠色之上,一層薄薄的白雲隨著微風,在綠色的田野上輕柔的舞動,那真是一幅惟妙惟肖的世間美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