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1955年,梅來這裏已有五年了,從十一歲變成了十六歲的花兒般的年齡。明豔動人的一雙眸子裏透著智慧,人也越發招人喜歡。
方媽上了年紀,體力大不如前。梅已經逐漸接過重擔。現在是方媽幹些力所能及的活,而梅已經挑起大梁。
方媽常常嘮叨:“梅,我把畢生的廚藝都教給了你,哪天我離開也放心了。”梅每次聽了都莞爾一笑,並不作答。這幾年來方媽就像自己的親人,嗬護著自己長大,她對方媽是感激的。
梅自從來到這裏後,就再也沒有回過自己的故鄉,不是她不想回,而是繼母來信,叫她不用惦記家裏,回去也沒有房間住,房間早已讓給了雙胞胎弟弟。因此,梅每次領了工資,除了自己需要的開支,其餘的悉數寄給了家裏。
除去剛開始的念家,沒多久梅就喜歡上這裏,因為這裏的每個人從上到下都對她和藹可親。她體會到了一種沒有血緣的親情,也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該應有的尊重。這家人都深明大義,知書達禮,不管是上至老夫人,下至方媽,不管是有文化的大少爺,還是沒有文化的大少奶都對她非常友好。她也傾心為這個家裏賣力效勞,沒有喊過半點兒累和苦。因此也得到了上下一眾的喜歡和認可。
梅的學習也有進步,以前還依賴字典,現在已經可以捧起整本書流利地讀出來。碧雲知道梅愛讀書後,也曾指導提攜過梅,甚至給梅買來資料,見梅看外國文學《安娜·可列寧娜》時,甚感驚訝。當看到梅寫的隨心筆記,更是看到梅的努力超出她的想象。越發得到她的重視起來。隨後又給她介紹了《呼嘯山莊》,《亂世佳人》,《傲慢與偏見》,《珍妮姑娘》,甚至《湯姆大伯的小屋》,《茶花女》……
梅很感激碧雲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不過她每次見了碧雲都會叫‘雲少奶’,碧雲知她和紅蓮關係好,所以也不為難,反而欽佩她的個性。
枯葉飄零的季節,一個滿臉透著滄桑的男人回到了這個家裏,他不是別人,正是這家的二少爺靜水。之前到了廣州,後又去了重慶,再去了西安,他跟著一隻曆史考察隊伍,隨行幫助跟拍新聞,這讓他常年遊走在山區一些偏遠的地方。所以,自從第一次來過信告訴家人報了平安以來,就沒再來過書信,為了忘掉失去戀人的痛苦,靜水常常一工作就是深夜,從來不肯給自己胡思亂想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靜水度過了情失這一關,才驀然回首,已經離家很長一段時間了。這次選擇回來發展,讓母親開心不已。
“二弟,你能回來就好!”三十出頭的靜山蒼老了許多,自從紅蓮去世後,靜山受到了打擊。他始終沒有正視過紅蓮,在世時甚至沒有問候過她一次,也沒給過她一次笑臉。可紅蓮始終是他靜山的妻子,雖然沒有感情,畢竟相處了幾年,從沒想過紅蓮是這種癡情女子,又是那樣烈性子。寧選擇自殺也不肯改嫁。這讓靜山對紅蓮多了絲欽佩!隻是斯人已去,徒留下惦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