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的引擎轟鳴,刺鼻的輪胎焦味,歡呼的青年男女……
這是屬於深夜的一群人,他們的改裝車咆哮著,尋找不被監控的路段,躲開媒體和路人,開始釋放自己的激情。
車子花了大價錢改裝後帶來的速度刺激著這群年輕人,隨之而來的驚險和對道路安全帶來的隱患也挑戰著公眾脆弱的神經。
飆車一般還分汽車和摩托車,相比汽車,摩托車“飆車族”的愛騎非普通摩托車,而是大排量賽車型摩托,他們的坐騎大都在1萬元以上,有的高達十萬元。
這些摩托車排氣量大都在400cc以上,分公路賽、越野賽。此外,許多車手還要配上昂貴的頭盔,車服以及護胸和專用鞋,一身下來也是上萬元。精良的裝備配上重型摩托,外形上就能刺激人的神經。
無論是汽車,還是摩托車飆車族,年齡一般在18歲至30歲左右,大多是家庭或工作條件較好的人群,還有一些海歸,在國外習慣了賽車,酒吧等夜生活後,回到國內帶動了一些新奇的玩法。
特別是現在好多飆車題材的影視作品的宣傳,裏麵的主角都是又酷又帥,給全世界都帶來了飆車一族,飆車也帶來了危險駕駛罪,不僅造成了賽車手的死亡,也威脅到了其他人的安全。讓很多國家的警方很是頭痛。
如果飆車是在正規的場地,有組織,有次序的進行,有後續的服務,醫療隊伍,車手,觀眾都有一定的安全保障,那麼對別人的影響也就很小,傷亡也小,但地下非法賽車要的就是自由,要的就是突破規則,挑戰規則和自我,經常造成車手和無辜者的死亡,特別是在山道和城市道路上,因此各國警方都加大了打擊力度。
這兩年每個周六晚,亦莊,東壩附近甚至二環到五環都能彙集幾十輛改裝車上演競速賽。轟鳴的機車聲和發動機聲一直持續到次日淩晨。他們自稱愛車、懂車,警方圍堵與打擊,似乎也難以遏製他們對改裝和速度的熱情。
蘇明明就是曾經參與過警方打擊飆車的行動,所以才對這裏有些了解,以蘇明明的性格本來對飆車還很有興趣,不過在行動中,警方根本無法截停飆車的高手,每次都讓他們逃之夭夭,而且他們還在牌照上做過手腳,所以無法確定車主,也就無法找到定罪的證據,每次蘇明明都恨得牙癢癢的,特別是在二環上曾經發生飆車族肇事逃逸的案件後,蘇明明就對飆車族是又愛又恨。
上次發現秦浩天的車技以後,蘇明明就想讓秦浩天來感受一下這種氣氛,順便看看秦浩天的真實水平,然後鼓動秦浩天為自己出口氣。
兩輛車已經並排在了一起,發動機已在鳴響,轉速表一直在4000轉左右,這是直道的比賽,,是最能體現車輛加速性能的比賽之一。它對汽車急加速能力要求苛刻,好比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的衝刺。
發令員揮下手臂,兩輛車飛了出去,確實像飛。
過了一會,兩輛車轉了回來,勝利者高舉雙臂,引來一陣歡呼,打開的啤酒,香檳在噴灑,準備好的花環環在了頸上,穿著牛仔短褲和吊帶背心的美豔女郎獻上香吻,果然讓人滿足。
就在這時,有人報告警察到來的消息,一時發動機轟鳴的聲音幾公裏外都能清晰入耳,一輛輛車飆了出去。
蘇明明指著一輛大眾高爾夫道:“跟上那輛車”。
秦浩天一腳油門,尾隨而去,前麵的車分明也經過了改裝,由於車子太多,前車沒有注意,一直跟了兩條路,已經融入了車流,秦浩天還是緊緊的跟著,終於引起了那人的注意,車流中的飆車又已開始。
蘇明明告訴秦浩天,上幾次就是被這輛車給跑了的,還被他調戲了幾次,估計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幽靈”或是“飆哥”這兩人都曾經創造過幾條路的飆車速度和時間紀錄。
黑夜裏,兩輛車在車流中穿梭,路上還有好多的車在行駛,時速大多在40至60之間,但秦浩天和前麵那人的車速都已經突破了100公裏/小時,整整超過了兩到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