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炒作跟營銷(2 / 2)

有些好電影,因為宣發做得不好,在電影上映之後票房不佳,把製片方虧得褲子都掉了的例子數不勝數,可以說在選擇營銷宣傳策略以及發行方的時候,每個製片方都是慎之又慎,不敢輕忽。

營銷做得好質量平平的電影最後大賺特賺的例子也不少,很多都寫進了電影營銷的教科書中,比如《女巫布萊爾》就是其中一個經典例子,甚至開了電影網絡營銷的先河,這種逆天的營銷案例哪怕時隔二十年都會被拿出來重新解讀。

國內其實也有經典的電影營銷案例,比如說《天機富春山居圖》就是一個,這部國產山寨農村重金屬版《碟中諜》,被無數觀眾罵番的大爛片,最後拿下了三億票房,如果不是營銷團隊強行逆天,就這特效山炮、設定山炮、造型山炮爛出天際的電影,撲街隻能是它唯一的下場。

按照《天機富春山居圖》的口碑,還能拿到三億票房,這已經是營銷做到極限的表現了,拍了這麼個大爛片非但沒有虧錢,反而是賺了一筆,百分之九十九的功勞都得算在營銷團隊的身上,畢竟電影已經爛到主演要出來跟觀眾道歉的地步,也就是樺仔這樣魅力滿滿的人才那麼容易被諒解,換個人可能會一蹶不振了。

拍爛片被影迷心疼,被路人原諒,多拍幾次也沒啥問題,有這個待遇無一是路人緣爆棚的演員,身上有情懷跟人品的加成,比如古添樂,比如周閏發,比如汪寶強,比如劉德樺。

《疾速追殺》的投資加上宣發成本已經是近年來國內影壇數一數二的規模了,也隻有《英雄》能夠與之相比,就連《無極》也比不上,一部《疾速追殺》的成本,夠拍兩部無極了。

《無極》號稱是投資三千萬美金,實際上真正的投資金額隻有一半多一點,一個是為了製造大片的宣傳,另一個是為了海外賣片,跟做買賣一樣,製片方跟歐洲的發行商按著這價來說,歐洲那邊的發行商看片後再算賬買,說穿了無非就是為了討價還價而已。

國內電影的宣傳嚐嚐會出現誇大宣傳的情況,一個是為了提起國內觀眾的觀影興趣,畢竟很多觀眾看電影第一感覺是衝著大片去的,電影其他方麵很差特效好都覺得值回票價,所以國內的電影營銷團隊嚐嚐會利用這點,誇大電影的投資金額,強行製造大片的感覺,另一個則是為了海外版權談判,提高成本給自己預留討價還價的餘地。

《疾速追殺》不一樣,所有投資全是實打實的,王忠軍甚至建議宣傳的時候號稱投資五億,隻是被周白否了而已,三億已經是極少見的大片了,強行製造期待感反而可能會讓觀眾產生一定落差,還不如以動作場麵、電影特效、角色時尚等作為宣傳點。

適度的饑餓營銷對電影票房是有幫助的,電影的關鍵信息全都保密,營造神秘感反而讓《疾速追殺》的熱度居高不下,直到現在,電影劇情的關鍵信息都沒有被外界所知。

無論如何,《疾速追殺》如果在營銷宣傳方麵出錯,損失的金錢恐怕要以億記,在這個普通電影投資還是百萬級的年代裏,這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僅是營銷宣傳團隊有壓力,作為投資方之一的華宜也一樣壓力重重,跟現在已經財大氣粗的周白不同,王氏兄弟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的資金壓力,如果《疾速追殺》翻車,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接下來的日子會很艱難。

周白在電影投資方麵是越玩越大,華宜兄弟已經快跟不上了,雖然說他們所占的投資比例並沒有多誇張,但是這種數億人民幣級別的電影投資也讓王氏兄弟覺得吃不消,畢竟他們也有自己的電影要拍,資金方麵的壓力一直都在。

王氏兄弟不投資周白的電影可以嗎?

當然可以,隻是王氏兄弟很清楚,如果不是因為一直以來合作非常愉快,周白還不一定願意帶著他們玩,伯納想要參一腳都快想瘋了,如果他不願意,張偉評說不定會欣喜若狂的接過他們放棄的投資份額,再給王氏兄弟送一份厚禮作為答謝。

作為商人來說,王氏兄弟無疑是優秀的,他們的決斷十分果決,即便是資金壓力巨大,一樣是迅速的拿下投資份額,根本不帶考慮,放棄跟周白的合作,從來不在王氏兄弟的考慮之內。

每一個項目總要評估風險與收獲,隻要前景好,冒風險那是很自然的事情,跟著周白走雖然有風險,可這種風險遠比找一個所謂的大導演投入重金要小得多。

沒辦法,這個世界上能賺錢又不冒風險的生意實在太少了,恰巧電影投資是絕對不屬於這種完美生意,與之相反,每一部電影投資都是一次賭博,這個行業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在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