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過後,馮小鋼把鏡頭調出來再看一遍,確實很完美,從王薄剝雞蛋殼到吃雞蛋,都非常好的呈現出來,隻是這時候他又開始糾結了,這段鏡頭有些長,把它全部放進去的話,他擔心影響效果。
原因很簡單,《天下無賊》是一部商業片,電影鏡頭全部都是以短鏡頭為主,甚至會快速切換,貿然把一段長鏡頭放進去,可能會對電影節奏有影響,這是馮小鋼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在國內的行業看來,一個好看的商業電影,一個小時內平均的電影鏡頭數應該有700-800個左右,換算過來,那就是一部九十分鍾的電影,鏡頭數量是1050到1200之間,而這個數量,其實已經比好萊塢少了許多。
比如說《諜影重重》,02年上映的第一部平均鏡頭時間約4秒,片長119分鍾,以這一部比較典型的商業電影規格,通過簡單的換算就知道,鏡頭數應該在1800個左右,相比《諜影重重》,《天下無賊》的節奏沒有那麼快,可即便如此,為了保持節奏,也很難將一個長達幾十秒接近一分鍾的鏡頭放進去。
有人專門統計過,1959年的經典史詩片《賓虛》的平均鏡頭長度是8秒,也就是說好萊塢在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初,一部九十分鍾的電影,鏡頭數量大約是675左右,這個節奏相比三四十年代已經增長了很多。
比如說1933年的《包法利夫人》的平均鏡頭長度竟然有22.8秒,換算成九十分鍾標準時長,那全片的鏡頭也不過是不到240個鏡頭而已,這種節奏對現代觀眾來說,絕對是一種折磨。
有人做過專門的數據統計,得出的結果是三十到四十年代的好萊塢電影平均鏡頭長度在10秒左右,而這一數值在2000年之後降到了4秒以內!一般來說,八九十年代之前的好萊塢商業電影鏡頭鏡頭長度都在5到8秒之間,換算一下,90分鍾的電影鏡頭數就是在600到1000個之間,所以習慣了現代電影鏡頭長度的觀眾,很難看的下那種冗長的鏡頭。
“不管了,先留著,把其他特寫一並拍了,能剪得進去就剪進去,不能就切換。”馮小鋼一咬牙,決定先不管後期剪輯鏡頭安排的問題,不再花費時間糾結在這件事情上。
“老白,剛才的鏡頭過了,咱們再拍幾條,張離,給咱們的男主角來個特寫,我要用。”馮小鋼指揮劇組運轉起來,重新開始拍攝。
很快,在馮小鋼的要求下,周白很快就複位,繼續拍攝,接下來的拍攝大多數都是特寫,比如雞蛋在杯子中旋轉的特寫,周白的眼神特寫,表情特寫等等,一通折騰下來也花了十幾分鍾。
對於導演的要求,周白沒有任何異議,毫無疑問怎麼拍攝是導演馮小鋼說了算,周白從來不對電影拍攝指手畫腳,最多是表演時跟導演商量接下來怎麼走位,怎麼演而已,大多數的時間他都不會輕易發表意見。
沒有導演喜歡被指手畫腳,拍一部《尋槍》就能讓陸釧跟薑聞反目成仇,主要是薑聞在片場把陸釧壓製得太慘,硬是讓導演陸釧成了片場的執行導演,電影一出來的時候大家馬上就發現幾乎都是薑聞的影子。
沒辦法,薑聞太強了,國內大導演,論拍片他比國內百分之九十九的導演更會拍,初出茅廬的陸釧哪裏是薑聞的對手,要不是陸釧有一個厲害的爸爸,說不定會更慘,拍完《尋槍》之後,陸釧在圈內放話從此之後再也不跟薑聞合作,實際上這就是無可奈何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