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周白想要做電影重工業還是袁想要為話劇的生存發展出力,都需要足夠的時間跟資源來實現預想的藍圖,這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幸好無論是周白還是袁,都不是一個激進的人,他們都有足夠的耐心。
在照顧袁的時間裏,周白的時間也不是除了這件事別的都沒做,除了關心工作室的情況外他還寫了兩個本子,一個本子是為了接下來踐行跟周訊還有陳昆合作的諾言,另外一個本子則是悄悄為袁準備的,沒有告訴她。
從涉足話劇領域開始,袁拍電影越來越少,其實按照她的資曆,完全可以接很多戲,可惜她對沒有挑戰性或者打動不了自己的本子沒有任何的興趣,在藝術選擇上完全按照自己的內心做最純粹的選擇。
周白相信,他悄悄寫出來的本子,袁絕對有興趣,正好有足夠的時間打磨劇本,他想把劇本弄得更加完美,為袁打造一個優秀的劇本。
挑劇本是幾乎所有優秀演員都會有的特性,周白自己對劇本更挑,因此他才會完全的理解袁,才想著幫袁選一個好本子。
其實中戲九六級的女同學們,任何一位都有其他沒有成名的女演員羨慕不已的資源,甚至可以說這幫人完全就是天之驕女,絕對不缺拍戲的機會,那些所謂潛規則跟她們基本絕緣。
九六班所有人,哪怕在大學期間,隻要被老師允許接戲就不愁沒戲拍,無非就是對劇本對劇組比較挑剔,寧缺毋濫而已,甚至於去中戲校園挑演員的劇組不是導演有實力就是資金夠高或者劇本出色,不然連中戲的門都進不去,草台班子根本就沒人甩你好麼。
實際上中戲也好,北影也好,一個班就那麼二十個人,國內電影在年景最不好的時候每年也都起碼開拍一百多部,電視劇更是多不勝數,以這兩所中國最著名的藝術院校一年也不過隻有區區四十人的培養速度,隻要是表演本科班的學生,就不會沒有拍戲的機會。
當然了,最終能不能成為大明星,那是看個人際遇跟努力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因素,能不能出名很難保證,但能一直待在演藝圈的,他們的能力其實都不差,隻是大眾對不太出名的這些人所知甚少而已。
很多人認為九十年代中戲北影表演班出身的人沒什麼了不起,他們完全不懂中國最頂級戲劇教育院校表演係學生那是什麼概念,每一年從全國挑選出來的學生隻有區區四十個,他們絕對是一年當中表演天賦最好或者最優秀最出色的那幾十人,這個錄取概率有多低隻要有點數學基礎的人都能算出來,說這些人就是整個中國挑來挑去才挑出來的都絲毫不過分。
這跟擴招以後是兩個概念,再說即便擴招,表演本科班也沒多少人,每一年的報考人數跟最終錄取人數相比,難度之大難以想象,早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報考中戲或者北影的,這一關無形中就淘汰了很多人。
這麼說吧,能進中戲北影這兩間學校表演本科班的,絕非是什麼各方麵都不行的爛人,千萬不要把野雞學校的藝術生等同於中國最頂尖的兩間戲劇教育學府的學生,那樣跟把中央美院學生等同於日後那些野雞大專藝術生比較一樣可笑,會讓人笑話。
許多人之所以有這個印象,也是因為一直以來國內都對藝術生有很嚴重的刻板印象,老覺得藝術生就是那種學習不好混日子的學生,這種印象一直以來都改變甚少,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