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周白的路線(1 / 2)

路線規劃這種東西,走得比較前麵的是港台的娛樂圈明星,像早在八九十年代他們就把這一套玩得爐火純青,TVB別看許多演員似乎受到了剝削,但最早走路線設定的就是他們,也讓許許多多的藝人受益。

舉一個很成功的例子,提起玉女掌門人這個詞,第一印象肯定是先蹦出來周惠敏這個名字,可見她的團隊在這方麵的經營是非常的成功的,而她所接的戲也基本上都是這一類型,跟這個形象有差異的極為少見。

路線說簡單一點就是人設,但是與單純的人設又不相同,因為它包含的範圍比較廣泛,而人設就是純粹的營造在普羅大眾眼中的藝人形象,有的人有明確的路線,未必就有明確的人設。

像範小胖,一開始靠著《還珠格格》走紅之後,這位也是沒有個準確的定位跟清晰的路線,雖然說有跟瓊瑤的經紀公司合約問題的鍋,但是哪怕解約之後她所接的戲也都是亂七八糟,演了大把的爛片,差一點就崩壞了。

2000年她就跟瓊瑤的經紀公司解約了,簽約了華宜兄弟,然後在這幾年中範爺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話題女王”,在她離開華宜兄弟的時候,她在娛樂圈的名聲不小,但是大部分都是壞名聲,分分鍾會崩壞的節奏。

如果不是靠著新換的經紀人給她規劃的努力,女強人路線,並且大力的改善與媒體的關係,範小胖想“翻身”,簡直是異想天開,至於為什麼不走實力派,玉女派之類的路線,實在是因為前期已經流下太多隱患,掰不回來了。

周白對於人設這種東西不在乎,但是一直對自己的路線有著規劃,在華語電影低迷的時候,多拍一些好口碑的作品,然後跟著華語電影商業化的潮流起飛,提升自身的商業價值,成為國內一線男星。

至於玩跨界,周白自己對音樂圈沒有什麼想法,演員的道路走好之後可以順帶把投資人做好,掌握一大批的資源,時機成熟的時候可以嚐試當導演,拍攝自己喜歡的電影。

這個行業的話語權始終是掌握在一眾大佬的手中,周白的努力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大佬,不是要掌握別人的命運,而是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不會讓人隨意的拿捏。

“你要走商業化的路子,現在太慢了,可預見的未來,電影肯定會興起,你總不能等到行業興盛的時候再慢慢提升你自己的商業價值吧,所以首要的任務是你要多接幾個代言,隻有兩個代言跟你的地位不符。”林楚芳堅定的說道。

“提升商業價值,注定是跟提升曝光度一起的,我覺得你肯定不喜歡那種整天被媒體包圍著的日子,但是現在接一些優質的代言,把你身上的曝光度跟話題量提升上去,也不影響你的正常生活。”林楚芳看周白有些遲疑,她分析說道。

“可以,不過我覺得身上的代言現在最多五個,再挑幾個質量好的就行,咱們跟企業是合作,起碼要對得起人家付的錢,而如果他們的產品有質量問題導致發生社會新聞的話,也會對我的形象跟聲譽造成影響。”周白思考了一下說道。

“我原本的規劃是你身上的代言七八個就好了,不過現階段你說五個就五個吧,接下來我們再說說你接戲的問題,要提升商業價值,提升曝光度,文藝片你最多一年接一部,最好是兩年接一部,剩下的就往成熟的,成功的大製作商業電影上麵靠,也隻有商業電影才能提升你在觀眾群體的影響力。”林楚芳說道周白的戲路問題。

“是不是有點兒死板,我覺得現階段應該看重的是電影的質量,隻要電影的質量好,有足夠發揮的地方,無論是文藝電影還是商業電影都沒有問題,再說現在國內的商業電影也沒有幾部,接一些好本子多鍛煉演技對我有好處,演員還是得靠演技吃飯。”周白遲疑的說道,在這點上跟自己的經紀人發生了分歧。

“你說得或許沒錯,演員當然要靠作品說話,可是光有作品可不行,葛大爺要是隻有影帝沒有票房,要不了幾年他的地位就不保了。”

“你覺得《編輯部的故事》給他帶來的觀眾多還是《活著》帶來的觀眾多?拿影帝提升他的咖位,但是《編輯部的故事》跟《甲方乙方》這種無數人看過的作品才是成就他觀眾基礎的作品。”林楚芳對周白的說法不做認同。

林楚芳提出的問題還真是一針見血,如果你要問葛大爺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肯定《編輯部的故事》跟《甲方乙方》這種廣受歡迎的商業作品,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這些大賣的作品認識葛大爺,《活著》當然是經典,但並沒有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