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濕地機場美 風馬旗飛揚(1 / 1)

車直奔玉樹機場方向而去,田書新駕車,陳子豪說:“玉樹機場,是青海省繼西寧、格爾木之後的第三座民航機場。海拔3900米,是我國海拔第四高的民用機場。位於玉樹巴塘鄉上巴塘村。

曆史上經曆過兩建兩廢。

1920年代,民國政府派出時任交通部公路總管理處處長趙祖康技師,到青海藏區修建機場進行實地調研,他認為玉樹縣所屬巴塘灘為比較理想場所。1942年7月玉樹巴塘機場開工建設,巴塘機場竣工之後,1943年3月,蔣-介石曾派兩架偵察機對昌都、青藏邊疆藏軍駐防進行偵察,降落在巴塘機場。

1952年10月,當時任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彭大將軍要求軍隊和地方共建機場,軍民經過200多天終於建成。

1956年4月2日,兩架伊-12飛機首航成功。至此,北京-西寧-玉樹-拉薩航線(拉薩當時還沒有機場,主要為空投)順利開通,並為後來軍事物資的調運、防災抗災以及支援地方建設等方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70年停止飛行,機場再次廢棄。

2007年5月再次開工建設,機場等級為4C級,跑道長3800米,寬45米,可滿足空客319等機型起降。

2010年玉樹市發生裏氏7.1級地震後。總理溫家寶乘專機就降落於玉樹機場。隨後,胡總-書記乘飛機抵達玉樹機場,慰問抗震救災工作。最重要的是玉樹機場在中印邊境的軍事對抗中起到極大的支撐作用。”

吳詩瑤聽完笑著說:“我們是去文成公主廟,明天才送阿姨上飛機,你現在急著給我們說這麼多幹嘛?”

陳子豪打趣地說:“這不,我昨晚提前做的攻略,不說我就忘了。”

大家都笑起來。

(玉樹機場正門照片)

大切諾基前行,遠遠看見玉樹機場,那是一個不輸於內地的一個漂亮現代化機場,雖沒有高大建築群,但卻建在一片花海之中,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缺水、高低起伏,但巴塘卻是濕地,平坦而美麗,其它地方如果說像飽經風霜的漢子,這裏就是蘇杭豔麗的美女。

機場外圍人們種植了成片的格桑花,以及叫不出名字的其它各色開花植物,隱藏在花海綠洲中竟然還有垂釣樂園,真是世外桃源。

剛過機場,路邊的美景應接不暇時,路邊一個指示牌寫著:“唐蕃古道,文成公主廟”指向路左側岔道。

田書新急刹車,左轉進入花海池塘中間的一條小路,沒走多遠,眼前是一條峽穀,文成公主路牌指示繼續前行,他們緩緩前行著,看見路邊出現了一個比結古寺還大,金碧輝煌的新修的寺廟,旁邊還有賓館。

這是進入西北以來他們見過最漂亮奢華的寺廟。以至於他們都覺得這應該是重建的文成公主廟而猶豫不前。

稍停商議,最後都說先進峽穀看看再出來。峽穀口一轉彎,鋪滿整個空中的是一條條的彩色經幡,貫穿峽穀空中,大約五十米長的繩子,垂下2米左右各色經幡,汽車從下麵開過,經幡揮舞,“啪啪”作響,宛若進入仙境。

這些幡上麵都印有佛經,隨風而舞的經幡飄動一下,就是誦經一次,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願望,祈求神的庇佑。

這樣,經幡便成為連接神與人的紐帶。風幡所在即意味著神靈所在,也意味著人們對神靈的祈求所在。風幡寄托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陳子豪興趣盎然地給大家講到:“經幡藏語稱隆達,也叫風馬旗,上麵印有佛經和鳥獸圖案,顏色或紅或白,是一種用棉布、麻紗、絲綢等材料製成的長方形彩旗,共有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色序不能錯亂,分別象征天空、祥雲、火焰、江河和大地。

藏傳佛教又賦予五色為五方佛及五種智慧之含意。是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傳佛教的密宗文化,並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交融發展的產物。上蒼諸佛保護一切製造和懸掛經幡的人們,哪裏有經幡,哪裏就有善良吉祥。”

陳子豪接著又說:“還有一種說法:‘風馬’藏語稱為‘隆達’,隆為風,達為馬。傳說風馬旗緣起於藏族祖先祭山神的儀式。藏族人認為山神經常騎著風馬巡視著雪山、草原、森林、河穀,保護著雪域人民的安寧,風是山神的坐騎。為了表示對山神的崇敬和感激,人們就會向山神獻上‘風馬’,表示向山神獻上寶馬坐騎。”

看,陳子豪指著滿山坡飄飛的彩色紙片說:“風馬片,其實這也是風馬的一種,也是印在藍、白、紅、綠、黃五色紙上的。”

吳詩瑤問:“經幡和風馬旗到底一樣嗎?”

陳子豪猶豫了一下說道:“經幡又叫經旗,藏語為塔俏。我們看到在每家藏族房屋頂上插著的就是五彩的經幡,象征運氣、氣數。經幡有立柱式和懸掛式兩種,經幡也是在五色組合的旗布上印上經文圖符,類似於風馬,通常以經文為主,圖案也常用風馬的圖形布局並經常與風馬旗混同插掛,故也有人常把經幡叫做風馬旗。”陳子豪津津有味的說。

(通向文成公主廟的經幡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