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四章 李恪(1 / 2)

16kbook小說網更新 從利州趕來為李世民送葬的吳王李恪,本打算在科舉之前,帶著已經榮升太妃的楊妃離開京城,返回利州

長孫無忌一封奏章,將李恪在屬地收留垂垂老矣的岑文本的事情,捅到了朝堂之上,請求李承乾,要三司會審,問明吳王李恪的用意,免得給江山社稷留下隱患

如長孫無忌所願,李恪被請進了大理寺,而負責督察此事審理的人,不是自薦的長孫無忌,而是李承乾所選的房遺愛和李治兩人

長孫無忌雖然沒對李承乾的決定發表什麼異議,卻在下朝之後,來到房遺愛和李治身邊,說了句,“還請晉王與安定候,以國家安定為重”

“長孫司空這話什麼意思?”望著長孫無忌遠去的背影,李治不解的問道

長孫無忌的意思,無外是想讓李承乾殺雞儆猴,威懾一下可能有異心存在的人,而被他選定為要殺的“雞”的人,就是吳王李恪

自前任吳王妃楊氏死後,諾雅公主扶正為吳王正妃之後,李恪的聲譽比之早前在要好轉很多,後院和子嗣也具是妥當

利州距離吐穀渾,說近不近,說遠不遠

若是有心,兩者想要暗中聯係,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長孫無忌所慮,不外是怕吳王李恪借著妻子的關係,還有屬地的便利,跟吐穀渾暗通曲款

再在多山的利州之地,養出另外一個漢王來

不同於漢王李元景的隱忍狡詐和不能掌控大局,吳王李恪可是自幼得名家教導,幼年教導之人,正是讓長孫無忌都會心生忌憚的岑文本

跟李世民幼年相識的長孫無忌,同樣了解,被李世民評價為“英果類我”的吳王李恪,可不僅僅隻是相貌上酷似李世民就連年少時的脾性也有諸多相似

長孫無忌還知道,貞觀早年的時候,看著自生下來就沒怎麼見過父親的太子李承乾在李世民跟前有些維諾的樣子,李世民曾動過改立儲君的念頭當時首選的人,不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疼愛的李泰而是吳王李恪

若不是當時他極力反對,有牽出不甘心前朝覆滅的楊氏一族,長孫無忌覺得,按照當時李世民的心情而言,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八成會旁落到吳王李恪的身上

別忘了,彼時,岑文本也算的上天子近臣,也是個能說會道的主

當然,這件事情隻是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兩人私下聊得時候,說起過的並沒有公開,岑文本和李恪兩人也並不知曉

當時這件事情若是傳了出去的話,以當時楊氏一族的力量來說,後頭的事情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還真不好說

雖然現在李承乾順利承位平穩的掌控了朝堂,對於妻族勢大的吳王李恪,長孫無忌仍舊不放心

在他看來,為了江山穩固,百姓安泰,最好的也是最讓人放心的辦法,就是要將一切可能的不穩定因素,完全的抹殺在未發之態

無疑,吳王李恪死亡,才是他認為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即使吐穀渾王諾曷缽的兩個兒子已經養廢了

長孫無忌的想法,房遺愛能夠理解,隻是他對李恪所尋求的結果,有些過於狠辣了

且不說李恪早早的就歇了爭位的心思,夫妻二人沒有權勢之心,就算他有心,隻要李承乾勵精圖治,也未必不能震懾住他

所以,長孫無忌想要早早抹殺李恪存在的心思,無疑,是對李承乾信心不足的表現

帝李承乾不是曆史上那個息事寧人的老好人皇帝李治,所以,即便明白長孫無忌的心思,對他的安排還是有所不滿,否則,何至於讓懶得多事的房遺愛和李治兩人監理審查?

聰明的長孫無忌正是看明白了這一點,這才沒在下朝之後折返太極殿求見李承乾,而是改而提醒房遺愛和李治兩人

長孫無忌雖然不讚同李承乾的處置,卻也不想放棄自己原本的打算,所以,在不能因為這點事兒弄僵與李承乾關係的情況下,隻能是敲打著讓房遺愛和李治兩人來執行殺雞儆猴的事情

“利州和吐穀渾離得太近了,就這意思”房遺愛輕聲說道,回首看了李治一眼,抬步離開了空蕩蕩的朝堂

李治恍然,快步趕上房遺愛,摸了摸鼻子,搖頭說道,“皇兄未必會同意”

“皇上若是同意了司空大人的念頭,出麵檢查大理寺審案的人,就不是你我二人了”房遺愛白了李治一眼,說道

“長孫司空,對於這種事情,未必能輕易妥協,即便麵上妥協了,私底下……”李治說著,歎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