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五章 岌岌可危(2 / 2)

他們一行數萬人一路向南,李隆基怕叛軍騎兵追擊的太快,他就命一個軍官指揮幾萬禁軍守在一個叫盤縣的縣城斷後。李隆基便帶著眾王妃皇子和隨行的官員由一千名禁軍護送南行。上午九點,他們來到了鹹陽望賢宮,也是該吃早飯時候了。

本來,李隆基在出逃之前,是派了一個叫王洛卿的宦官去打前站的。讓他告諭州縣官員,沿途安排食宿。可是到了望賢宮再一看,一個接駕的人也沒有。

為什麼呀?原來,鹹陽縣令一聽王洛卿說叛軍殺進潼關,京城岌岌可危,連皇帝都逃跑了。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兩人一起搭夥,也跑路了直到中午,這頓早飯還沒吃上。沒辦法,楊國忠隻好跑到市場上,自己買了幾個胡餅,先給皇帝墊補墊補。可是,其他人還是沒有吃的。其他人死活關楊某人鳥事,他也不管了。兵荒馬亂的時期,這錢有時候也買不到吃的東西。

這時候,周圍的老百姓聽說皇帝來了,也都慢慢圍過來觀看傳說中的天子最新章節網絡鬼差係統。李隆基一行狼狽之及,他放下架子,問周圍百姓:“眾卿家可有飯否?不擇精粗,隻要有隻管拿來,給孩子們充饑。”

圍觀的老百姓們一看皇帝可憐成這個樣子,爭著獻上自家的米飯。普通百姓能有什麼好東西呀,飯裏頭還摻上了好多麥粒和豆子。之前,李隆基的女兒們給他獻食,一頓飯就要耗費中等人家十家的產業嗎?那是何等的錦衣玉食啊

如果是在往常,這些王子皇孫哪裏吃得下這樣的東西啊可是俗話說餓了吃糠甜如蜜,李隆基的小王子、小公主們餓透了,也顧不得挑剔了,爭著用手抓著吃,一會兒便吃得精光,還沒有吃飽。看到皇上淪落到這個份上,百姓們都忍不住哭了,李隆基也掩麵而泣,長歎天不佑我。

這時候,有個叫郭從謹的老人家走到玄宗身邊,苦心進言道:“陛下哎。安祿山包藏禍心,固非一日;亦有詣闕告其謀者,陛下往往誅之,使得逞其奸逆,致陛下播越。是以先王務延訪忠良以廣聰明,蓋為此也。臣猶記宋璟為相,數進直言,天下賴以安平。自頃以來,在廷之臣以言為諱,惟阿諛取容,是以闕門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嚴邃,區區之心,無路上達。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麵而訴之乎”

唐玄宗聽了,心裏愧疚不已,趕緊說:“此朕之不明,悔無所及”如果不是落難至此,李隆基恐怕一輩子也看不到這樣的百姓,聽不到這樣的肺腑之言了

為了表示感謝,李隆基楊國忠留下許多金銀珠寶,才離開鹹陽繼續往西走。

十三日半夜,李隆基一行人疲憊不堪的走到金城縣了。金城縣本來叫始平,當年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入吐蕃和親,在這裏送行,才改名叫金城的。金城縣的情況還不如鹹陽縣呢。鹹陽僅僅是縣令逃走了,金城不光是縣令逃走了,連老百姓也逃了個差不多。看來安祿山的殺戮之名太甚,不僅是眾百姓們,連當地的官員都跑個精光了。他們手裏的金銀珠寶也成了累贅。

如果他們知道離叛軍最近的京城的姓們大多數人都沒跑了,而是選擇留守對抗敵軍,那是做何感想?

李隆基一行人來到驛站,驛卒也逃走了,驛中連一盞燈都沒有。這時候,隨從隊伍裏的很多人已經悄悄逃走了,內侍監袁思藝也不知去向。當地縣令、百姓們也早已逃往他鄉。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百姓的餐具還在,大家借用百姓的餐具,草草地吃了隨身帶的食物,填飽了肚子,就去休息。李隆基他們已經走了整整一天了,人困馬乏,黑燈瞎火,誰還管什麼尊卑貴賤啊,橫七豎八躺了一地。皇帝的尊嚴、宰相的權威、貴妃的嬌貴,在這樣的情況下全都蕩然無存。

第二天一早,大將王思禮從潼關前線中逃回長安,發現長安城所有城門緊閉,他叫幾聲也沒有人回應,又看見一路南逃的百姓,一問之下才知道李隆基已經棄了京師,往蜀地逃命去了。

王思禮隻好跟著百姓難逃的路線,一路打聽終於追上了李隆基的隊伍。他立即向李隆基彙報了前方作戰的情況。李隆基這個才知道,哥舒翰已經被安祿山俘虜了,二十萬大軍幾乎全部覆沒,李隆基不禁長歎了幾聲,後悔沒有聽哥舒翰的意見。

但李隆基心裏明白,當務之急還是要組建部隊。於是,李隆基任命王思禮為河西、隴右節度使,並立刻前去往上任,收集被叛軍打散的部隊,準備向東與安祿山進行作戰。

.............................。.。

大唐得道三百七五章岌岌可危(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