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太原王氏(1 / 2)

在崔家忙活了幾日,總算有了點點收獲,

翌日杜荷悄然離開了清河,前往大唐的龍興之地—太原城。古人向來mí信,即便地位再高,眼界再廣,亦不例外。因此不論李淵還是李世民,對於起家的發源地格外看重。

唐朝所有城池以長安、洛陽為首,其次便是太原。

作為大唐第三大都會,這裏有著跟長安、洛陽不一樣的味道。

太原位於北方,瀕臨塞外,往來的行人,除了外地商旅,大多都是北方健兒,身型高達魁梧,風氣與別處截然不同。

王家便位於太原城中,比起清河的書香之氣,太原王家則多了幾分剛強。王家子弟,雖以文學為主,但因為地方風氣,並不反對族人習武。也因如此曆史上王家出來的知名人物,大多都是修文習武,豪氣雲天之輩,其中最知名的邊塞詩人王翰、王昌齡便是其一。

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一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又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yī有飛揚的文采,又有縱橫古今的氣魄。

但比起崔家,王家的總體還是顯得稍微不如,盡管作為太原最大的家族。王家門前人流不斷,可第一不第一,還是有差別的。就如後世的家長一樣,如果可以,他們寧願多huā好幾倍的錢,也要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第一名校。古人亦是如此,這拜師求知,第一世家的號召力是無法忽視的。

“難怪那崔中平為了保住第一世家,甘願冒那般風險了。”

杜荷依舊裝作求學的學子,在太原找了一家客棧住下。

這一次因為有了主要目標,杜荷行事起來方便許多,不再如蒼蠅一樣,漫無目的找了。

他將目光鎖定在《扁鵲神篇》上,也許是因為北方人多驍勇,王家的防衛,較之崔家更勝一籌。不過對於杜荷來說,這點防衛還是不夠看。

在屋簷頂上,依照老方法,不用盞茶功夫即鎖定了幾個可能是書房的樓閣,順利的潛進了書房。

王家書房較之崔家也要遜sè一點,王家祖上名人不少,有秦時王翦、東晉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等,可與崔家的宰相世家還是無法相提並論。從漢朝至今,崔家出現過五十多位宰相。

杜荷直奔醫類典籍而去,在幾個書架右側的名單處,細細查找,在第三個書架右側的名單處找到了《扁鵲神篇》。對應位子,《扁鵲神篇》就在這個書架的五層第六個空位。

他大喜過望,來到相應的位子,果真瞧見了《扁鵲神篇》,兩卷古老的竹簡,靜靜的躺在了書架,…風幹的竹片,古老的氣息,讓杜荷的心,都為之一顫。趕忙伸手去過一卷竹簡,細細的查閱。

這本《扁鵲神篇》是不是名醫扁鵲所著,杜荷不得而知,但竹簡中的字跡確實是那個時代的字體大篆。

大篆是西周統一的字體,因為周朝的威信越來越低,所以各國分立,久而久之原本一樣的字型在各國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各國文字的源頭是一致的。杜荷來到這個時代,接觸過不少的古籍,對於篆體字也有過學習,不是一般的生僻字難不倒他,看《扁鵲神篇》也不存在多大的問題。

手中的竹簡從頭到尾,認真閱讀,並沒有關於“血戒果”的記載,他耐著xìng子取過了另一卷,結果,還是沒有………

杜荷將《扁鵲神篇》放歸原位,低聲道:“怎麼會這樣?難道一開始,我就錯了?“血戒果”的記載根本就不在《扁鵲神篇》裏?”不經意間,他的目光落在了書架處,對於《扁鳩神篇》的記載:《扁鵲神篇》春秋時期,神醫扁鵲之巨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授望聞問切之術,中篇說藥物之說,下篇講世間百態,疑難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