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回到了府邸,直接建進了書房,將銀含放在一旁,整個人靠在了馬紮上,閉目整理著腦中的思緒。"文字閱讀新體驗"
長孫無忌是不可信,但不意味著他不會說一句真話。
今日他說的事情,若是當年沒有發生那個意外,杜荷不敢相信,但對著那個意外,相互印證,足以證明長孫無忌說的是真的。
長孫無忌除了為了長孫家有心於自己和解,還存著為大唐解決最後一個絆腳石的心思。
長孫無忌對於唐朝存有的這一點點忠心,杜荷還是相信的。
不過就算銀盒在手,又有以前的證據,還是缺少重要的東西最有利的證據。
雖然以目前的情況看來,一切證據都已經齊全了,實際上一切都隻是杜荷的一人之言。
杜荷當年得知豐不知名的殿下要謀害長孫皇後,全是因為猜測,是根據翻繹出來的暗碼自我推斷的。而現在李泰的這封信並不能證明什麼,他們之間唯一的關聯就是“血戒果”。
杜荷意外得到的密信與長孫無忌送的密信,兩者連接起來,能夠得到一個結論:李泰為了皇儲之位,暗自與崔家密謀,求購“血戒果”毒害長孫皇後,讓李承乾失去最強力的靠山。
這種推論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一個前提:“血戒果”是能夠致命的毒藥。
如果這“血戒果”是至毒之物,李泰縱然百口也難辯解。可問題的關鍵在於“血戒果”不含有任何的毒素。
這一點長孫無忌敢說出那番話,足見他已經做了不止一次的實驗。
事實證明“血戒果”對人體無害李泰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物相信他不會傻到用不含有任何毒素的果子,來謀害一個人。
如此一來,因為“血戒果”自身的問題使得前後兩封密信,無法自圓其說,存在著巨大的破綻。
連證據都存在破綻,如何能夠證明李泰有心謀字長孫皇後?
鐵打的證據,也成為了無用的廢紙。
杜荷沉思許久,他再一次打開了盒子,無視了李泰的信取出一顆“血戒果”拿在了手上。
要想解開一切謎題,這“血戒果”是唯一的關鍵線索。隻要能夠證明著“血戒果”能夠害死長孫皇後,那兩封密信就能夠證明李泰與崔家密謀,謀殺一國之後。
謀殺一國之後的罪名不亞於謀害一國之君,到那時候,以李世民對長孫皇後的感情,就算他沒有對門閥世家有動手之心也會將這些跳粱小醜斬盡殺絕,更何況他本存殺心,動起手來,更得的得理不饒人了。
“問題就在於怎麼樣才能證明這一點……”
杜荷用力的抓了抓想的發癢的頭皮,嘀咕道:“總不能將這“血戒果。拿給皇後娘娘吃在看她反應下結論吧。”
這種愚蠢的想法,也隻是在他腦中一閃而過,就算給他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嚐試。
雖說毒藥不會認人,別人吃了沒毒,長孫皇後吃了就會出事,不符合邏輯道理但也不能拿國母的安危來開著玩笑。
怎麼力?
杜荷一時間也無計可施。
他想找一找“血戒果”的記錄,看看古籍書上有沒有記載,還沒動手就放棄了。
長孫無忌是何等人物,他用了一年的時間都沒有查出“血戒果”是什麼玩意他杜荷怎麼可能找到關於“血戒果”的記載。
這倒不是杜荷自認不如長孫無忌,而是彼此的資源都是一樣。
長孫無忌找過沒有,他杜荷又有何德何能,從沒有的資料中找到關於“血戒果”的記載?
杜荷如此想著,心中卻是一動,他的書房所藏的書籍,長孫無忌唯一沒有的隻有那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