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誘敵來戰(1 / 2)

三軍在外,會有許許多多的未可知事態發生。這種事態,可大可小,嚴重的甚至能夠顛覆三軍。故而作為三軍統帥,最忌諱的就是統兵在外,束手束腳。

這個道理許多皇帝、許多大臣都不了解,比起取得勝利,他們更怕的是大將在外,擁兵作亂。故而曆史上許許多多的朝代都會派太監或者文官等等一些不知兵的蠢蛋來做參軍,來監視主帥。

這種行徑,不但寒了大將的心,還成了一個緊箍咒,束縛住了大將的手腳。遇到一些不管事的監軍那還好,萬一遇上了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監軍,喜歡指手畫腳的,那可就遭殃了。

就如玄宗時期的邊令誠,他一個小小的宦官,就顛覆了唐朝高仙芝、封常清兩員悍將,使得唐軍大敗。

這一點在初唐是完全不可能出現的,因為作為皇帝的李世民曾經也是一位軍事統帥,對於軍中事務,非常的了解,深知要想將軍隊發揮最大的力量,就必須給主帥相應的權力。

李世民海納百11,敢於放權,因此初唐貞觀一朝,在外領兵的元帥都掛以行軍道大總管的稱謂。有了這個稱謂幾乎就等於戰區封王,戰區內的大小事務,大總管都有權過問。隻要戰事需要,大總管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給予了在外大將絕對的自主權力。

這一點縱觀整個華夏史也實屬罕見,初唐時期,對外作戰戰功彪炳未逢一敗,與此也不無關係。

杜荷身為大總管,三軍聽他命令是從他若覺得需要,兵伐南詔國,是有這個權力對南詔用兵的。

不過這攻伐他國,茲事體大,一般大將不敢擅自做這個決定。

所以聽杜荷下了這個命令,諸將都覺得不可思議。

杜荷笑道:“兵貴神速,現在的南詔王méng難是有勇無謀的莽夫能夠稱王,全賴鬆讚幹布的幫助。他讓我軍意外殺敗,以他的xìng格,十之**會覺得糾結鬱悶,想要重新找回麵子。我們這個時候對南詔動兵,正好和了他的意願。南詔那地方與吐蕃不同,吐蕃這裏難的是氣候高原反應,南詔那裏卻是窮山惡水,他們大多都生活在山林中,民風彪悍,未徑開化。想要在本土戰勝他們說容易很容易,說難卻又萬分的難,更勝吐蕃十倍。”張亮、牛進達、辛獠兒等將先後愕然,不知何故。

牛進達是一頭霧水,問道:“大總管,你也別賣關子了就明說了吧!”張亮、辛獠兒、劉蘭、劉伯英四將也一並稱是。

這裏也能看出了諸將對於杜荷態度之轉變。

因為破吐蕃的戰役,杜荷打的精彩非常,他們都認可了杜荷的能力已經能夠放下自己老將的架子,向杜荷求教了。

杜荷答道:“容易就是簡單南詔還未開化,蠻夷之國。兵卒固然勇悍,但卻無利器助陣,連吐蕃也遠遠不如,更別說我大唐。他們的國王勇而無謀,在做的諸位都是能征善戰之將,均要勝他一籌。據我所知,他們國內也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天縱奇才。以我大唐的實力,想要勝南詔,真的不難。隻是有些事情並不是靠實力說的算的,南詔窮山惡水,地廣人稀,山林密布,作戰時,隻消往山裏一鑽,別說我們這點點兵馬,就算聚齊百萬大軍,也無濟於事。”

張亮、辛獠兒、劉蘭、劉伯英等將,哪裏還不明白杜荷的意思,心中了怕。

張亮笑道:“怕的不是南詔戰,就怕南詔躲起來不戰。現在南詔由無謀的méng難統治,有戰之心,此時出兵,正是因時製宜,絕佳的致勝機會。大總管決勝千裏,末將佩服。”

其餘諸將也相繼抱拳,表示自己的佩服之心。

杜荷含笑點頭,關於méng難的一切,杜荷是通過審問南詔被擒將校以及吐蕃的大相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