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玩耍童 拜師學藝(1 / 3)

第一回:玩耍童 拜師學藝

話說在山東省的南部,有一處湖泊,名叫微山湖。微山湖北連濟寧市,南至韓莊鎮,全長一百多公裏,可謂是一處較長的湖泊。微山湖湖麵的寬度不大,最寬的地方,也不過十公裏;窄的地方,也隻有三公裏左右。微山湖水清澈透明,行帆映影,每到夏季,湖內蘆葦叢生,藏鳥豪歌;沒有蘆葦的地方,那也是一片瑤池,綠葉與荷花相映,真是美若壁畫。

在微山湖的彼岸,也是人才倍出的地方。這裏宜居過曆史上的幾個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墨子,就連“詩仙”李白,也在史上稱為水都的濟寧市定居了二十載;在軍事上,也湧現過不少功名顯赫的將軍。漢朝一代帝王——漢劉邦,也出生在微山湖的西岸。

這個故事,就是說在抗日戰爭時期。

卻說在微山湖的彼岸,有個依湖而立的村莊,名叫徐營子。徐營子也是一個不小的村子,村上住有千多戶人家,人口不下五千。生活在村莊裏的人們,也是半靠湖中捕撈業、半靠種地為生。

村裏有戶人家,主人姓徐,取名徐力民。徐力民一共兄妹四人,他為家中長子,下麵還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他們兄弟姐妹早年在父母的養育下,一天天的長大成人。

徐力民長大成人後,成為村裏出類拔萃的一個青年。他無論家務,還是田間的勞動,都算得上一個能手。在他二十五歲那年,在父母的撮合下,給他成了家,娶妻郭春燕。徐力民成家後,他看著家中成員太多,就想過上獨居的生活。他同妻子一商量,結果郭春燕也同意,後來就從一個大家庭中分出來,自立了家門,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徐力民自自立門戶後,一心努力的拚搏,想和郭春燕共同創造出一份樂觀的家業來。

一直以來,他不怕吃苦耐勞,努力的進行創造,財氣也沒辜負他和郭春燕的努力拚搏。他們經過幾年的打拚後,家境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但建起了稱心如意的家園,還打造了兩隻大船,做起了湖中捕撈業,也買了幾十畝田地,發展起農業生產。這樣一來,由於家務繁忙,人手不夠,他們還雇用了幾個勞工做幫手。

在他們自立門戶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郭春燕十月懷胎,產下一子,取名徐優進。徐優進出生後,徐力民夫妻倆邊撫養兒子一天天的長大,邊繼續努力創造著家業。

時間很快幾年過去。這一年,徐優進已八歲,不到一米的個頭,人長的紮實,還又聰明伶俐,而且在個性上,還有點頑皮,時常不喜歡呆在家中。每天除刮風下雨外,隻要吃過早飯,就走出家門去找小夥伴們玩耍。有時吃過早飯出去,連中午飯都也顧不得回家吃,直到玩夠了才回家。而徐力民夫妻愛子有佳,隻好任著他的性子,每天到外麵和小夥伴們一塊玩耍。

就在這一年的夏天,六月的天氣,又特別的炎熱。這一天,天氣特別的晴朗,早晨火辣辣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徐優進吃過早飯,把碗筷往桌上一放,也不向爸媽打一聲招呼,就跑去外麵找小夥伴們玩。徐力民和郭春燕正吃飯,眼看著他向外跑,就知他又去外麵找小朋友玩去了。郭春燕就在後麵囑咐了一聲:“你別在外麵和小朋友淘氣!”徐優進嗷的一聲,頭也沒回的跑出了院門外。

再說崇山少林寺有個俗家弟子,名叫鄭得山。鄭得山進了少林寺,就被名遠大師看中,收在自己名下,成為他的得意弟子。名遠大師是少林寺裏的主持,自鄭得山成為他名下弟子後,他在傳授鄭得山的武功上,那是用盡了心血。他把自身的內家拳法,傾囊而出的傳給了鄭得山,而崇山少林功夫的內家拳法,主要以大紅拳為主。此拳法傳內不傳外,也就是說,鄭得山是少林內家拳法的傳人。

日轉月移,歲月流逝。這一年,鄭得山已是習武有成,十八般兵器,那是樣樣精通。他的功夫練到了深不可測的程度,而這一晃,就是幾十年過去。到了這個年頭,鄭得山已是人到中年的人了。就在這一年,鄭得山待在少林寺中,覺得待的有點乏味了,就想離開少林寺,下山去享受世間的大千世界。

這天,鄭得山找到了名遠大師,把自己的想法,說與了他聽,希望能得到允許。名遠大師聽後,沉默了一陣子,他不願讓鄭得山下山,就勸說:“我勸你還是留在少林寺罷,取法號,剃度為僧,從今以後忘掉塵緣。你不要再想著下山去招惹仇人了”明遠大師提起仇人的事,這是鄭得山自進少林寺以來,一直藏在內心的秘密。

原來,鄭得山的家,過去也是書香門第,老家住在香楊縣的永明鎮,是揚名一方的富戶。在永明鎮的不遠方,有一座高山,名叫高峰山,在高峰山上有一夥打家劫舍的山賊。一天,這夥山賊來到了鄭得山家中打劫。那是燒殺搶掠,無所不為,鄭得山是死裏逃生,免了一劫。

事情過去一段時間。鄭得山又回到家中,他看到完整的一個家,已落的家破人亡,那是哭的死去活來。後來,他在好心人的勸說下,才擺脫了悲痛。他檫幹眼淚決定投奔少林寺學武,發誓回頭要滅掉這夥山賊。於是,他就長途跋涉,來到了少林寺,做了一個少林俗家弟子。那年鄭得山剛滿十八歲。

卻說鄭得山聽了名遠大師的話,一愣神,他想不到明遠大師會聯想到這事,就笑著說:“師父,你想多了。我給家人報仇的事,早就忘到腦後去了。我隻是想下山雲遊四方,廣泛宣傳少林精神,大力推廣少林功夫。”

名遠大師聽後,沉思了一會兒,料定他的主意一定,也不再勉強挽留,然後說:“你這個想法,倒是一件好事。既然你一心下山,為師就不再強留你了。不過,你要記住你的話,在外麵不可胡作非為,為少林惹下不必要的麻煩。”鄭得山聽名遠大師答應他下山,心裏一陣高興,說了聲:“謝謝師父的抬愛!徒兒一定記住師父的話。”接著又跪了下來,給名遠大師磕了個頭。

名遠大師等鄭得山磕過頭,又說:“快起來罷。快過去向你師叔和師兄弟們辭個別。”鄭得山應了聲:“是。”站起身來,就回頭走了。

他去見過那些有名望的僧眾,向他們辭了行。接著又去了練功房,見過了所有的師兄弟,向他們辭別後,就回頭收拾過行李,然後背到身上,又二次來向名遠大師辭行後,就轉身慢步下山。

眾位少林弟子,包括名遠大師在內,見他就要離開少林寺了,都是依戀不舍。大家把他相送出少林寺外,一直目送他下山。

鄭得山出來少林寺山門,一路直下崇山走。等他下來崇山,他想第一件要做的事,還是去找仇人報仇。他心裏想:“常言說‘有仇不報非君子。’家人的大仇不報,我心裏不安!”又想到在少林寺向明遠大師說過的話,又覺得對不起師父,可他主意已定。隨後,他辨認了一下方向,轉身直奔家鄉的方向走去。

鄭得山一路的長途跋涉,這天就來到永明鎮。等他來到了自己的家址一看,見偌大的一座庭院,已經荒廢;房屋失修坍塌,地上長滿了荒草。他看到自家好好的一個家園,成了這種情景,不僅一陣心酸,幾滴熱淚湧出眼眶,這就更加激起了他對山賊的仇恨之心。他抹了把眼淚,就轉身向高峰山走去。

他一路來到高峰山腳下,抬頭往山上看了一眼。他見此山並沒有什麼起眼的高峰,隻不過比一般的小山頭高了點而已。由於山高林密,並看不到山賊的窩點,就心想:“不就是高峰山嗎!我就是踏遍整座山上,也要找到這夥山賊,為家人報仇。”想到這裏,他就提起精神,施展起輕身功夫,抬步往山上走。

他上來山後,費了好大的工夫,終於找到了這夥山賊的窩點,卻是隻見山寨不見人。他在前房院後找了個遍,還是沒見到一個人。他心裏有點納悶,心想:“好好的一個山寨,怎麼一個人影都不見呢?莫非他們又下山打劫去了?”想到這裏,心裏又替別人擔憂起來。他想到這夥山賊洗劫他家的慘狀,不僅心裏一寒。他恐怕這夥山賊再給別人家造成如此慘狀,就心裏拿定了主意:我得趕緊下山去,找到這夥山賊,阻止他們作惡,去解救別人家的災難。之後,他又快步下山走。等他急急忙忙的下來高峰山,見人一打聽,才知這夥山賊早被官府剿了。這裏留下一座空的山寨,成為上山的人們躲風避雨的場所了。

鄭得山聽到山賊被官府清剿的喜訊,心裏鬆了口氣,苦笑了一聲,又歎了口氣,心想:“看來我是下山晚了,不能親手宰了這夥山賊,為家人報仇。”心裏還有點慚愧的感覺。此刻,他轉臉看了眼永明鎮,覺得那裏也沒了他的牽念。一時心裏又想起下山時,他在名遠大師麵前說過的話,又心想:“這裏不再是屬於我待的地方了,就該去做我該做的事情去。”想過,也就轉身離開了高峰山。

他離開高峰山後,心裏很茫然,此時此刻,他不知自己何去何從,轉而一想:“天地之大,任我所遊。”也就不擇方向的邁步走去。他每到一處地方,邊宣傳少林精神,邊遊山觀水。也不知他雲遊了多久,走過了多少個地方,走來走去,這一日,就來到了微山湖畔。此時正是盛夏。

夏季的微山湖內,蘆葦生長茂盛,到處荷花盛開,不是片片綠州,就是處處花海。鄭得山被這樣的景色所吸引,他就沿著湖岸,觀看起湖內的風景。湖岸綠草成茵,一條擋水壩臥龍似的伸向遠方。他邊觀賞湖景,邊沿著湖岸往前走,不知不覺,就到了徐營子外的湖岸上。

這時正是當天的中午,列日當頭。鄭得山走在湖岸上,由於天氣炎熱,身上流汗過多,這當口,他覺得口渴了,就停下來腳步,歇一時,順便喝水解渴。他用手拿起腰間的水葫蘆,等打開葫蘆蓋時,卻發現葫蘆裏是空的,沒有一滴水了。他歎了口氣,反手又把葫蘆蓋擰上,又放回了腰間。

葫蘆裏沒有水,不能喝水解渴,他又口渴的厲害,感覺嘴巴幹幹的苦味,熬不下去,就想弄點湖水,解一下渴。他看了眼湖邊,見此地正是一片蘆葦蕩,這又是夏季,水位下降,湖邊上隻看到蘆葦,卻是看不到水。而且蘆葦蕩中,淤泥很深,要想喝到湖水,需赤腳鑽進蘆葦蕩中,往裏走上一陣子,才能喝到湖水。他看過之後,覺得淤泥難趟,又摸不清蘆葦蕩裏什麼情況?也就放棄了。他一轉臉看到了徐營子緊挨湖岸,心想:“我就進這村莊裏去,向別人討點水喝。”於是,他就轉身下了湖岸,邁步走向徐鎮子。

他來到徐營子村口,往村內看了眼,看到村子很大,街道一眼望不到頭。也是由於夏天天氣炎熱的緣故,街上不見有走動的人。他沿街往村裏走了一陣子,這時看到幾個小孩子在路旁一塊空地上,在玩“老鷹追兔子”的遊戲。他見其中有個小男孩,把兩隻胳膊駕起,做著老鷹的架勢,在追前麵的一個小男孩;這個前麵的小男孩,就學著兔子背著老鷹,東躲西藏的往前跑。靠邊還站著兩個小孩子,這是一男一女,幾個人的年齡相仿。旁邊站著的兩個小孩子,是一男一女,他們站在地上不住的拍手叫喊:“兔子,快跑。老鷹,快追。”鄭得山看得有點入迷,不由的想起自己小時候的往事······

他駐足站在原地看了一陣子,左看右看,看到這個作老鷹的小男孩的體質不錯,是個練武的好料子。這時,他心裏忽生收他做徒弟、教他武功的念頭,心想:“這個小男孩這麼好的體質,是塊練武的好料子。我何不收他為徒,把自己的一身功夫傳授給他,讓他在這一帶,把少林功夫發揚光大。”他想過又看了一會兒,就邁步走向前去。

等他來到幾個小孩子近前,就站住了腳步。他沒有馬上上前打斷幾個小孩子做遊戲,就滿臉笑容的看著他們繼續玩耍。其實,這幾個小孩子正是徐優進和他的幾個小夥伴。那個作老鷹的小男孩,就是徐優進。這裏徐優進和小夥伴們正玩的開心,忽地見近前來了個陌生的人。一時他們就停下來做遊戲,都把眼光看向了鄭得山。

鄭得山看到他們停下來玩耍,顯得有點害怕的樣子,就笑著說:“小朋友,你們別害怕,我是來看你們做遊戲的。你們接著玩。”可不論他怎麼勸說,徐優進和幾個小夥伴也不再做遊戲了。

這時徐優進眼看著鄭得山,就天真的問:“你是誰?你家住在什麼地方?我們怎麼不認識你?”鄭得山聽他一連串的問話,覺得他特別的聰明,就笑著說:“我的家離你們這裏遠著哩!你呢!你家住在什麼地方?”徐優進聽了,並不答話。

瞬間,站在一旁的小女孩搶著說:“我知道。我來告訴你。”這個小女孩,名叫娜娜,和其他兩個小男孩都是徐優進的左鄰右舍家的孩子,一個名叫小健,一個名叫明明。這裏娜娜剛要接著說下去,卻被徐優進阻止說:“別告訴他,我看他不是好人。”

鄭得山一笑,抬手指著自己的鼻子,就說:“你們看清楚一點,我像是壞人嗎?”轉念一想::“這也難怪幾個小孩子害怕,他們根本沒有見過少林弟子的穿戴,所以,就誤會了他。”他見從他們口裏根本問不出話來,又心生一計,心想“既然直接從他們口裏問不出話來,我就生法騙一下這個小男孩。不然,他不會帶我去見他的家長,也收不了這個徒兒。”

他見徐優進正疑惑的看著他,就抬手指著徐優進說:“嗷,對了!我是你們家的親戚,今天是來你們家串親的。你如不相信的話,就帶我去你們家,等見到你爸爸媽媽後,就明白了。”小孩子好騙,一騙就成功。徐優進聽後,信以為真,就轉身往家裏跑。鄭得山見徐優進跑走了,心裏一高興,就跟在他身後,追著他走。娜娜,小健和明明,他們像看遊戲一樣,都隨在鄭得山身後。

徐優進一路跑進了家門,又不停步的往裏跑。他是一心去見他的爸爸媽媽,去向他們報信。這裏鄭得山眼看著徐優進進了一家院門,他在後麵緊走幾步,也跟著進了院門。娜娜,小健和明明見徐優進帶人進了家門,他們跟到院門前,也就一哄而散,各自跑回自己的家裏去了。

再說徐優進進了家門,一直跑到後院,來到房裏。他見徐力民和郭春燕都在房裏,就大聲說:“爸爸,媽媽。咱們家來親戚了。”徐力民正手捧一本書,在翻閱。郭春燕在聚精會神的做著針線活。兩個人一聽家裏來了親戚,都是一陣心喜。他們也沒問徐優進是那裏的親戚?一個放下手裏的書本,一個放下手裏的針線活,就站起身來,動身往外迎。

徐力民和郭春燕迎到房門外,鄭得山也到了門前,三個人碰了麵,各自止住了腳步。徐力民見了鄭得山,心裏驚疑,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卻是不認識,根本不見有這個親戚來往,覺得事情有點怪怪的。郭春燕也是一頭的霧氣,也是想不起來這人到底是哪一門子的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