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造船(2 / 2)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寬在滄州府的刺史府之中批閱著各種各樣的政務文件,什麼小王莊和後山村兩幫村民因為一口水井打起了群架啊,什麼城外宋家莊丟了一頭牛,和十裏之外的大堰塘村擺下了擂台賽之類的。這些事情讓李寬一陣煩悶,都是這樣雞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卻又是關乎著民生的大事。在他的眼中不過是微不足道,可是在百姓眼裏,一口井就代表著能喝上甘甜的泉水,一頭牛代表著能夠按時的種上一季的莊稼。所以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東西也是天差地別,但是這一年還有一件大事讓這些百姓對官府是感恩戴德。那就是他們不再吃不飽了,因為在造船廠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來自滄州各個村莊,每一個月在這些人回家省親的時候,都會帶回來大車的糧食,這些都是都是金燦燦的稻穀,甚至晶瑩剔透的大米,雪白雪白的麵粉。所以隻要村子裏有那麼三五個人在造船廠裏邊工作,那麼整個村子近半的人都能吃飽肚子。

因為如此滄州人對造船廠是越來越尊敬,當然這些彪悍的百姓也有些腦袋犯渾的,甚至在上元節的那天晚上一群人居然突襲了這座造船廠,不過卻被一大群的官兵直接給包了餃子,因為在這地界上,無數的百姓都成了李寬的耳目,他們=因為造船廠過上了能吃飽的日子,對於這些想要為了一己之私毀了所有人的希望的人,所有的滄州人民都是恨之入骨。於是這些人還沒有等到被帶到李寬的麵前,就被無數的百姓圍觀,被無數的石頭砸死了。這讓李寬在這不過短短數月的時間之中就成了滄州這片土地的土皇帝,哪怕現在他要揭竿而起,這些人都會盲目的跟隨著,幫他推翻李二的統治。

還好李寬沒有這樣的想法,他不知道在他看來不過是唾手可得的糧食,在這裏的百姓眼中是何等的重要。那些每個月當做員工福利下發的糧食比那每個月一兩銀子的工資還要讓這些百姓感恩戴德。因為在這裏,銀子基本上買不到糧食,而糧食卻能換回大筆的銀子。滄州缺糧百姓缺糧這是每一任的滄州刺史都最頭疼的事情。朝廷的賦稅不能不給,所以每到秋收就成了官府和百姓的爭奪戰,官府先從百姓手中將糧食收繳,上繳國庫,之後在可憐巴巴的伸著手從國庫之中討要出糧食來分給百姓,這就是之前的滄州刺史每年的工作。

現在李寬上任了,官府的賦稅卻是不用百姓上交了,因為李寬這些年到處跑,糧食對他來說實在是最為廉價的東西之一了,僅僅比起水要貴一點。以他的儲存整個大唐百姓都能吃上一年,這滄州比起大唐所有的州縣,相差的不止百倍,所以他是沒有絲毫的負擔。

春風吹綠了大地,在這一片土地上,辛勤的百姓又在田間地頭開始了一年的勞作,無數的綠油油的麥苗在這一片鹽堿地裏生長著,是那麼的頑強,青翠的顏色讓人賞心悅目。李寬騎著馬,帶著一群侍衛向著大海邊上趕去,今天是滄州造船廠第一艘海船下水的日子,他帶著人去看看,這些日子他除了當初建立這個計劃,還有造船廠正式開工的時候去看了看之外,就沒有再理會。因為他不是這塊料,對於這些是一竅不通,他當初在打定主意之後上了一封奏折,李二就從工部調來了十幾名工部大匠,這些人當初都參與了那一次的拆船行動,將李寬貞觀二年裝糧食的那艘船拆的是七零八落,然後負責起了大唐的船隻設計與建造,最後一個個都成了造船的專家,他們每一個都能在閉著眼睛的情況下,將當初那艘船原封不動的還原出來,這樣的技術讓李寬知道這時候無盡的感概,大天朝的山寨能力原來是源遠流長的啊。

海風帶著腥味,吹在臉上讓人感到一陣的不舒服,這也是李寬感到不怎麼滿意的一點,他這個一直以來都生活在大陸內陸的人,突然在海邊上吹海風實在是受不了,在他看來這一片大海,其實就是一個天然的養魚塘,無數的大魚被圈養在裏邊,但是沒有人去收獲,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讓人們去將地球媽媽放養的魚苗收獲出來。

巨大的造船廠,無數高大的房屋矗立在海邊上,無數的倭奴國人在這裏當著苦力,每天兩頓飯,這些倭奴國人卻是吃的興高采烈,甚至每當到了開飯的時候,這些人都會趴下來用嘴去親那些送來飯食的監工百姓的鞋子,嘴裏高嚷著什麼感激天照大神這樣的話語,在發了半天的羊癲瘋之後才會開始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