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劇組拍的節目雖然是主打文化傳承,也是頂的紀錄片的殼子,但已經有了戶外綜藝的影子,參與的人都有點麵熟,應該是電視劇演員比較多。
雖然說有些戶外綜藝的性質,但是在情緒調動上肯定不如陳馨知道的那幾個出名的綜藝節目好,演員們做作的痕跡比較重,不過相較於主流的室內綜藝,這已經是非常有魄力的改動。而且因為形式的新穎,就傳統紀錄片來說,這種半娛樂性質的節目更容易讓觀眾喜歡。
劇組選擇的地方在漳北的一個山村,這裏傳說是中原文明為了躲避戰亂而遷移傳承的地方之一,這裏的人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從語係上說,的確是屬於“官話”。而且他們這裏流傳下來的很多規矩和俗禮都是在中原文明中有記載的。
這幾年也不是沒有其他地方作假,想要給自己謀一個“出身”,但是那些事跡都經不起推敲,更多的是牽強附會的找一些所謂的證據,然後修一些精致的“古建築”來證明自己的曆史。
漳北這地跟那些地方都不同,這裏是真正的有曆史底蘊,史書上的名人資料也有記載,千百年來地名都沒改變過。
趁著劇組準備的空檔,陳馨拿著本子將這裏的特點全部記錄下來,相機一直掛胸前都沒取下來過。還有這裏的飲食也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大部分都有一個聽上去就有古意的名字,雖然說陳馨很懷疑這些名字根本就是後來人取的,但是不得不承認,取得很貼切。
“他們這裏舊時候是耕讀傳家的,現在看不到了,在破壞活動之前,這裏有很多牌坊,還有最大的宗祠。據說宗祠分內外兩部分,隻有祖上出過高官顯貴和大儒的,才能進入內祠堂,其他都在外祠堂。可惜現在看不到了。”
副導演負責確定每個取景點的安排,正好帶著陳馨走一圈。
“我母親就是出自這裏,小時候我跟著母親回來走親戚,看過祭祀的場景,特別的壯觀。今年又是一個十年,估計還有祭祀活動,可惜我們拍攝時間對不上,不然還能飽飽眼福。”
他們登上半山腰,在木頭寺前麵的小廣場能看到以前漳北這裏最大的祠堂。
“他們在修什麼?是要重新建祠堂?”陳馨看到遠處有幾塊地方被圈了起來,都是依托現存的祠堂主體延伸出去的。
“聽說是要想重新恢複內外祠堂的規模。”副導演拿出一份地圖,是從縣誌上找到的圖片掃描打印出來的,“漳北這邊雖然現在有好幾個大姓,但是依舊是這個姓為主,他們也占據了這一塊的絕大部分土地。我來的時候聽我媽說,他們好像分了好幾房,然後各自湊錢修建自己這一房的外祠堂。內祠堂是全族,包括海外的族人一起湊錢修建的,估計是還要擴大,你看他們把這裏都圈起來了,應該是想要修功德堂。”
陳馨對古建築不了解,她隻拍了幾張照片,就跟副導演一起下山去找第一位拍攝的手藝人。
這位手藝人擅長剪紙。給他一張紙一把剪刀,他能給你一個世界。看到對方拿起剪刀毫不猶豫就下手,然後成品精致得讓人感歎,陳馨忍不住哢擦哢擦的拍了好多照片。還有手藝人專門給他們展示的剪紙冊,裏麵的圖案複雜得根本讓人不知道要如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