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平房這邊來住是六月底的事情,搬來之後就麵臨考試,等到考完正式放假,已經是七月初了。剛好那幾日是高考時間,天氣熱得不得了,人坐在那裏不動都一身濕透。
陳馨算了算自己手上的錢,然後取了五千塊給姐夫的父母寄了過去。
老兩口雖然還有個孩子在身邊,但是生活上肯定不如陳馨姐夫還活著的時候來得寬裕。之前陳馨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劉奶奶私下裏跟她聊天的時候提到的。
對方老兩口也是實在人,兒子兒媳婦不在了,留下一個孫子實在沒法養活隻能交給兒媳婦的妹妹撫養,為此老兩口一分錢的撫恤金都沒要,全給了陳馨。若是陳馨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也不會有誰說她什麼,但是現在陳馨買了房買了電腦,要是一點沒有表示,肯定會有人說閑話。
陳馨也不是那種吝嗇的人,之前是真的沒有意識到這點,而且她畢竟不是原主陳馨,對姐夫及其家人完全沒有印象,但是劉奶奶既然說了,她也不打算當做不知道。畢竟繼承了原主的一切,這其中也包括了張璋的親緣因果。
她手上也不是就隻剩了這幾千塊,可還是得留一些下來以防萬一,加上她一直在盤算著把早餐鋪子脫手,另外開個小飯館什麼的,這錢還得要留一些準備租房子。
沒錯,之前鐵叔讓她把早餐鋪子轉出來,她當時沒同意,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那個小區外麵的早餐鋪太多,競爭壓力相當之大,而且從今年開始,學校的食堂也進行了改革,招來外人競標食堂的經營,很多學生覺得現在食堂的飯菜已經變好,跟外麵沒啥區別,就不太樂意跑那麼長的路去吃個早餐。更何況現在的人收入也漸漸高了起來,有講究的自己就買了什麼微波爐之類的小電器,早上叮一下就能吃,幹淨衛生還方便。而在外麵吃早餐的,除了不喜歡自己動手的人以外,就隻有那些單身的上班青年。
從五六月份起,早餐的收入就有所下滑,鐵叔兩口子也跟陳馨說了,街上其他早餐鋪都關了兩三家,還有兩家跟他們一樣,除了早餐之外,也兼搭賣中午晚上的快餐盒飯。
既然早餐的生意不太好做了,陳馨也就不打算繼續,她想著幹脆把鋪子轉出去,拿到錢去租一個臨河小商鋪,開一個咖啡館兼搭賣一些工作餐什麼的。
這還是受了學校裏咖啡館的啟發才萌生的想法。
他們學校的研究生部那邊原本棄置多年沒用的一座兩層樓老紅磚房被清理了出來,也沒怎麼改動建築,直接做了外部修繕和內部粉刷裝潢後,利用綠植攀爬營造出一種老舊的氛圍。然後這座小紅樓就變成了一座可以吃飯可以喝水還能用來自習的咖啡館。據說裏麵一座難求,特別是那些談戀愛的小情侶,差不多一大早就在排隊等開門的節奏。
因為學生對咖啡的要求不太高,隻要不難喝就成,所以價格也不貴,一杯咖啡幾塊錢,隻要不是天天來,基本上家庭條件稍微好點的學生也能承受。要知道這個時候還是速溶咖啡的天下。
陳馨對咖啡的研究不多,但基本的一些還是知道的,畢竟她做美食直播的時候,有時候為了提高格調,也得弄點虛頭巴腦的東西裝裝門麵,特別是後來很多女孩子為了減肥,天天黑咖啡加輕食,時間一長怎麼讓草變得好吃也是門技術。
河邊雖然離學校大門比較遠,但是跟C大的成教院的側門是相對著的,右邊五十米就有一座橋,過橋就是一排臨河的老房子。
這邊的老房子是單位的房子,沒有產權,也因為需要一定的級別才能購買所以一直沒賣出去。後來福利房政策改變之後,這些房子就變成了無人問津的東西。因為拆遷不會拆到這裏,而這些小樓是五十年代修建的,裏麵的布局跟現在的流行相差太大,如果買下來還得自己花大價錢去改造,加一起花的錢都能在好的地段買一套嶄新的商品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