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2 / 3)

這一年多來老康又糟蹋了幾個黃‘花’大閨‘女’,宮裏又添了新弟弟,胤禛也搬進了阿哥所,過年沒有了何方,他們連守歲都打不起‘精’神。

老康又何嚐不掛念這個兒子,因何方一忙起來總是不給他寫信,老康隻能從旁人那得知他的近況,知道他一到福建就因水土不服大病了一場,病了半個月才好利索,好了立刻就投入了收服台灣的工作中去。

老康急得真想將他喚回來守在身邊時時看顧著。

老康數月見不到何方的親筆信,實在忍耐不住,主動寫了封信,信裏說道:此間爾請安文書隔絕,朕內心不安。

兒子喲,老爹想你了,你過的咋樣啊,咋不給我寫信哩?

麵對老康撒潑打滾求回信的殷切樣,何方回了厚厚的一封信,可把老康高興壞了,躲起來一個人偷偷地看信。

展開是幾張畫,還配了文字,立刻使書信的內容生動起來。

一幅畫著福建的美食,旁邊寫著:兒臣每頓能吃兩大碗飯,阿瑪安心。

一幅畫著艘大船,船頭一‘門’大炮,船身兩邊畫著船槳,各十‘門’大炮,旁邊寫著:兒臣打算造一艘無敵戰艦。

一幅畫著自己的肖像,下巴畫著兩根黑線,旁邊寫著:兒臣開始長胡子了。

康熙笑了起來,將何方的畫像看了又看,算起來何方虛十四了,嗯,該張羅大婚的事情了,康熙想了想又覺得舍不得,還是再等幾年吧。

這一年大大小小與台灣鄭氏和談了三次,每次都是不歡而散,何方一方麵發展福建當地的經濟,一方麵‘操’練水軍,製造炮艦。

因台灣現居住人口大多是福建人,相比台灣的物資匱乏人煙稀少,福建當地發展地越好,越是吸引這些背井離鄉的人,他們渴望回到故土,何方對於從台灣偷渡回來的人都以寬容的態度包容了他們,給他們分田地,讓他們有生存下去的依仗。

他們這些人為了報答何方主動請纓偷渡回台灣勸那裏的守軍和百姓歸順清朝,民心渙散,歸順清朝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漲,尤其是此時的當政者鄭經年事已高不思進取,整日沉‘迷’酒‘色’,在他的領導下,台灣毫無前途可言。

福建海軍每日‘操’練的聲音,炮彈的轟鳴聲也讓他們終日惶惶不安,生怕哪一日炮彈就炸到了他們家裏,每日提心吊膽讓他們連睡覺都不安穩,又怎麼去從事每日的生產?

每天都有台灣百姓逃往福建,在這種背景下,鄭經再次提出和談,表示願意歸順清朝,但是要仿照朝鮮一樣,台灣可以作為清朝的屬地,但是依舊保持獨立,不上貢不朝拜,百姓不削發依舊著前朝的服飾。

何方看了鄭經的書信,將書信直接丟進火盆裏,“我一再給他們機會,倒讓他們有恃無恐起來,是時候展現咱們海軍的威風了,今日三更出動十艘軍艦,我要讓他們嚐嚐一百‘門’大炮齊發的威力。”

夜晚海上起霧,等大霧散去之後,守城的士兵看到一排的戰艦橫在海麵上,黑‘洞’‘洞’的炮口對著他們,將士忙去稟報還摟著‘女’人熟睡的鄭經,鄭經一聽連滾帶爬地從‘床’上爬下來,命人穿好衣服走到城‘門’上往下張望,心裏一慌一急,本就被酒‘色’掏空了的身子哪裏經受地住,眼睛一翻暈了過去,被抬下去找太醫來看時已經遲了。

台灣被清軍武力所震懾,本就無心應戰,又趕上鄭經病逝,上下‘亂’成一團,鄭經的庶長子鄭克臧,本是監國,鄭經一死,他順理成章地成為繼任者,他主張和清軍對抗,死守台灣,被鄭經次子鄭克爽的老丈人謀害,並扶持鄭克爽為王,主張降清。

此次出軍的海軍將領接過投降書,帶著鄭克爽返回福建麵見何方。

鄭克爽和何方一般大,但見識氣度皆不如何方,被人押著帶進來的時候,麵‘色’慘白,被人按著跪在地上朝何方行禮。

等何方收編好台灣的軍隊,和鄭克爽商議好歸順的條約之後,何方帶著鄭克爽回京覲見康熙。

何方回京的隊伍還未到,老康就先一步接到了捷報,收服台灣的時間與何方定下的三年軍令狀提前了一年,老康看著捷報,心緒難平,有種有兒如此夫複何求的感歎。

何方回來那日,老康帶著眾大臣親自出午‘門’迎接,遠遠看著騎在高頭大馬上的何方,人黑了也瘦了,老康心疼地不得了,何方朝路兩邊的百姓親和地招手,走近前下馬朝康熙躬身行禮,老康忙扶住他,捏捏他的胳膊,拍拍他的肩膀,想抱抱他,卻又不能,張張嘴看著何方半晌隻說了句:“回來就好。”

“阿瑪,家裏一切可好。”何方笑‘吟’‘吟’地問道。

老康聽到家這個平淡而又溫馨的字眼,感‘性’地紅了眼睛,卻忍著未落下淚來,“家裏都好,就是你額娘還有弟弟們都很掛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