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下都在傳皇帝衝冠一怒是為了替韓嫣報仇,王太後聽了弟弟的小報告,氣得牙癢癢,心裏咒罵韓嫣一個死了的人還要影響劉徹。
王太後因此事喊來劉徹,商議之後見無法勸服劉徹,王太後退後一步,同意劉徹封韓嫣為安平侯,一個已死的人,又沒有子嗣,就算是封王封侯也無用,但要將韓嫣的棺木抬進茂陵,王太後說什麼也不答應。
王太後一再觸及劉徹的逆鱗,惹得劉徹不快甩袖而去,兩人鬧得不歡而散。
使得母子二人不和的罪魁禍首何方此刻正在邊陲小地逍遙,這裏是戰事補給的重要之地,常年有駐軍再次鎮守,以防匈奴‘騷’擾。
匈奴出戰失利伊稚斜難辭其咎,他自願領罰挨了五十馬鞭,後背被‘抽’的血‘肉’模糊,此時正趴在帳中養病,何方易裝之後裝作隨從端著食物走進帳內。
伊稚斜心情不佳,見進來的人放下食物後仍未離去,頗為不耐煩地讓對方滾出去,一抬頭就看到何方冷笑著看向他。
“你……”伊稚斜不顧背上的傷翻身半跪在‘床’上,從枕頭底下掏出一把匕首,他此時反倒冷靜下來,“你是來向我索命的?”
何方中毒沒有解‘藥’絕無生還的可能,是以伊稚斜以為來人是追魂索命的鬼魂。
“不錯。”
何方迅如閃電地伸手拍了下他的肩膀,伊稚斜在原地突然消失不見。
軍臣單於被殺於帳內,伊稚斜與他的親隨此時卻失蹤,眾人猜測他們是畏罪潛逃,匈奴內部大‘亂’,軍臣之子年紀尚幼,有人主張強者才有資格成為單於,一番比拚廝殺之後,匈奴被分裂成南北兩個部落,各自為政,實力大大削減。
南匈奴以親漢為主,主動降漢,與漢朝裏應外合經曆了幾場大型戰役之後,消滅北匈奴,匈奴統一於大漢的統治之下,難入漢朝版圖,南匈奴的首領被封侯,劉徹允許匈奴與大漢進行通商聯姻,促進兩個民族的融合。
對內劉徹在全國上下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實力,選拔官員的製度上,創建太學、鄉學,品學兼優的學生被舉薦給朝廷,在經濟上派遣官員和商隊前往西域,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引進汗血寶馬、葡萄、胡桃等。
整整五年時間,劉徹已經成長為真正的皇帝,衛青也由一個少年成長為鐵骨錚錚的大將軍,兩人都未放棄尋找何方,哪怕尋到的隻是一副骸骨。
何方這幾年一直隱藏在他們身邊,有時他是衝鋒陷陣的小兵,有時是喂養軍馬的一個小馬夫,有時是宮裏巡邏的‘侍’衛,衛子夫生兒子的時候,何方還扮過太醫抱過孩子,有時候心血來‘潮’大晚上去王太後宮裏晃‘蕩’一下嚇嚇她。
何方也曾近距離地站在劉徹身邊,那是劉徹慶祝他第一個兒子滿月的喜宴,他當時喝醉了酒見到何方的時候以為自己在做夢,還埋怨何方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都不曾入他的夢,可是怨他當初沒有救他。
劉徹拉著何方嘮叨了許久,等劉徹酒醒了起身再去尋何方的影子,卻哪裏還找得到他,他早已不記得昨夜說了哪些話,也不知有沒有將自己對他的歉疚和想念好好地傳達給對方,他隻記得何方臨走前對他說,‘劉徹,我沒有看錯你,你是個好皇帝。’
何方的這句誇讚抵過群臣的讚揚萬民的稱頌,就像是他努力了那麼久,隻為了換那人一句簡單的話,不想讓他失望,所以要做個好皇帝。
在那之後,劉徹再沒有夢見何方,那一晚的相見就像是何方離開前最後的道別。
作者有話要說:與曆史史實有出入,被我篡改過,請勿考據。
下一個世界寫康熙的嫡長子承祜,三歲逝世,和廢太子是同母兄弟
最快更新就上↓
↓↓
最→書&書&書&書←文
快→哈&哈&哈&哈←字
更→哈&哈&哈&哈←超
新→小&中&小&中←快
就→說&文&說&文←更
上→網&網&網&網←新
↑↑
最快更新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