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冬青來元寶市就任市委書記,屁股還沒挨著辦公椅,竟先挨了公安警察好一通拳打加腳踢的胖揍。當時,他隻不過是覺得有點兒窩火,怎麼也沒想到正是這通胖揍,揍出了這個隱蔽在官場深處的引人入勝的故事。

這座邊陲小古城,火車開到這裏到了終點,公路伸展到這裏到了盡頭。除年節稀稀拉拉來點串門走親戚的,偶爾來幾個做小買賣的,來幾個收購山產品的,客流極小。自從兩國合資在界河上建起了邊貿大橋,這裏成了國家批準的一類陸路口岸城市,忽地紅火起來,雙邊物貿的中國大東風,俄羅斯的卡瑪斯,每天幾十輛幾十輛地來來往往,如同穿梭,你運來木材、鋼材,我送去蔬菜、服裝。雙邊易貨貿易開展不久,又開通了雙邊一日遊、三日遊和七日遊,什麼這遊那遊,幾乎都是個體商販借旅遊倒包,背大包拎小裹,很是熱鬧,像是一片睡醒了的土地,一下子紅紅火火起來。這個小小的縣級行政區因此而得寵,被國家批準撤縣設市(縣級),市裏借機大搞城市建設,築高樓,修公路,熱火朝天。省裏覺得這個麵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縣城前景無量,對這裏實行計劃單列,行政級別比原來高半格管理,幹部級別比縣處級高半格,比地廳級低半格,五大班子一把手由省委任免,地區代管,成為全省一絕,曾引得議論紛紛。有人說這是不倫不類;也有人說純粹是瞎整,既不是縣,也不是縣級市,又不是地級市;有人管這裏叫半格子市,笑稱這裏的書記是半拉書記,市長是半拉市長。自從有了這個半格子市,連地區行文的抬頭行都改成了“元寶市、各縣、市(縣級)、地直各單位”,省裏一些直發地市和廳局的文件、通知,在最後一款也多綴了個“元寶市”。於是,這個元寶市不僅在地區,在全省政界、商界,都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方。

羅冬青從清江縣來這裏任市委書記,自然也就提了半格,屬於高升。他接到通知,要求馬上到省委組織部談話時,正在縣的清江泄洪閘召開關於直流灌溉水田的現場辦公會,一看手表,匆匆完會後乘車直驅省城。他當時感到突然,幹部的提拔大都事先有些動靜,地區呈報,上頭來考核,又是民意測驗畫票,又是談話,總得沸沸揚揚一陣子。他靜下來一思忖,很快理出了個自以為是八九不離十的頭緒。前不久,新任省委書記梁威到清江縣調查研究,通過問答、召開基層幹部和農民座談會、視察現場,對這兒的經濟發展戰略和廉政建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然,也就對這裏的縣委書記產生了興趣。羅冬青原是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名副處長,組織選派到清江縣掛職鍛煉任縣委副書記。當時,清江縣是個全省出名的貧困縣,因地勢低窪,十年八澇,隻有遇上偏旱年景,那裏才能豐收。羅冬青經過一番苦苦思索和調查研究,提出了“以稻治澇”的發展戰略,縣委、縣政府積極擁護支持,三年光景,全縣百分之八十的旱地改成了水田,產量大增,農民致富,清江摘掉了貧困帽子。羅冬青掛職期滿,縣的幹部和農民聯名給省委寫信,又有上百人的上訪十多起,強烈要求羅冬青留在清江縣。他就這樣當上了那裏的縣委書記。

羅冬青趕到省委組織部。按常規,提個副廳級幹部,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或黨群副書記談談也就是了。他們談完以後,又由黨政幹部處處長送到梁威那裏,說是省委書記要親自談話。剛一談話,他就證實了自己的判斷,這次到元寶市任職確實是梁威書記親自點的將。談完以後,羅冬青覺得壓力太大了:梁威書記到元寶市搞調查研究,一住就是七天,他認為,那裏不僅僅是一個有發展前景的開放城市,而且又是集全省經濟建設經驗教訓與社會弊端為一體的典型地區;語重心長地希望他能潛心調查,精心研究,身體力行,帶領廣大幹部群眾,探索出指導全省經濟工作的思路來,研究出消除腐敗的辦法來……羅冬青怯生生地請梁威書記對元寶市談點具體印象和感受的時候,梁威書記哈哈一笑說,不給你帶任何框子和施加影響,還是靠你自己去體察,待到認為情況摸熟有思路時可以來談談。接著,他又打開抽屜取出一遝來自元寶市的上訪信,並指著一封厚厚的上訪信說,這是他去元寶市調查研究時,上訪人不知通過什麼渠道,悄悄送進他下榻的臥室的。據判斷,應該是一個非常熟悉情況又有一定層次的人寫的,並囑咐進入角色時,要格外注意留神一下信中提到的線索是否有價值……最後格外囑咐了一句,元寶市正麵臨著召開黨代會換屆選舉,時間緊,任務重,沒有推遲的任何條件和機會,全省各地市的黨代會必須召開在省黨代會之前,要借黨代會之際選出出席省黨代會的代表。這之前,省委組織部和地區組織部都曾去元寶市有目標地考核過班子,提議市長計德嘉做市委書記工作,副書記曹曉林做市長工作,去了個羅冬青,他們就都提拔不了了,到任後要注意他們的情緒,注意團結他們一道工作,調動好他們的積極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