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弟!你怎的還在說笑!”盧俊義滿臉通紅,道:“唉,這樣吧,我先來表個態!國無二君這個道理我是明白的!可是我從小到大受的教育就是忠君愛國,若是見不到大宋皇帝也就罷了,如今見著了他……我……總之我的心是屬於天京城的!”
太史昆聞言哈哈大笑,道:“盧兄啊盧兄,你終究還是沒有大逆不道的膽量啊!”
盧俊義聞言,不由得語塞。那徐寧鋼拳一握,滿臉熱汗,吼叫道:“罷了,罷了!我承認白天的時候我慫了!一不做,二不休,我這就去手起刀落將聖上砍了,來表明一下我的態度!”
“停停停!”太史昆笑得更開心了,道:“得了吧各位,好端端的殺人家皇帝做什麼!這樣,我表個態算了!我太史昆呢,沒有造反的意思,我尊重宋王室,願意奉大宋王室為皇帝。隻是呢,我這個人性子怪異,不願意行那跪拜之禮,這點小節,無妨吧!”
“遵從大宋?這……怎麼可以!”盧俊義大驚失色。
太史昆道:“咱們漢人啊,有一個王室就足夠了。咱們漢人素來喜歡相互傾軋,若是王室再多一些,怕是人心就散了。”
眾人聞言,皆默默不語。盧俊義道:“那咱們天京城的基業怎麼辦?拱手相送嗎?大宋那些權貴,有怎能容得我們繼續留在天京?”
太史昆莞爾一笑,道:“想什麼呢諸位,天京城還是我說了算啊!我隻是尊重宋王室,承認他的皇帝地位,但天京城是絕對要自製的。我準備接受宋王室的王爵稱號了,屆時,我會提倡同為漢人,共尊宋王室,但是自己的勢力,還需自己統治。”
“這……莫非是……”盧俊義臉色變得蒼白,喃喃道:“是春秋共尊周王,或是唐王節度分封天下嗎?不可以的!天下若是分治……必定會戰亂紛飛、生靈塗炭!那春秋戰國、楚漢爭霸、三國稱雄、五代十國,哪一次不是滅絕人口的慘劇?賢弟,愚兄願意為你將天下奪過來,愚兄願意讓太史氏取代趙氏,愚兄願意做那大逆不道之事,也不要天下分治人禍橫行!”
“盧兄啊,且聽我一言。”太史昆道:“一個皇帝一套朝廷班子,到底能夠管理多少土地?邊陲地區發生的事情,如何能夠上達天聽呢?你倒是說說看,汴梁城開封府京畿路之外的那些事,皇帝他究竟能知道多少?如今大宋的版圖已經比盛唐時期縮小了不知道多少倍了,仍是管理不過來,那試問一句,大宋還如何擴張?武者除了看大門之外還有何作為?”
眾人不由得聽入了迷,作為武人的,誰不想著恢複盛唐時期的版圖?可是經由太史昆這麼一說,眾人也不禁犯了難——朝廷的官員,如何能管得了這麼多土地?朝廷的兵丁,如何能守衛的了如此漫長的邊境?
太史昆繼續說道:“昔日聖人所說的‘小國寡民’的社會,是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理解的。若是能將小國之間的攻伐變為競爭,反而可以使得人們爭相變得富裕。我們漢人人口多得是,我們可以不斷的向外遷徙,擴張,建立一個有一個效忠於宋王室的小領地。有野心的人不必再用屠殺同胞的手段來獲得權利,他自是可以自行向外擴張,從外族手中奪取土地人口,最終獲得大宋王室封地王爵稱號,從而統製一方。終究有一天整個天下都將會變為漢人的。”
眾人的眼中,漸漸閃現出了光華。
太史昆道:“盧兄說得對,曆史上的分治時期都是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因而我們要避免這個局麵的發生。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正是有了前車之鑒,我們才知道什麼是對,是麼是錯。在我的想象中,諸侯應當共同遵守一部律法;每一位諸侯都有權利左右國事;諸侯之間嚴禁窩裏鬥,如果發生矛盾,應當有一套體製來解決;諸侯應當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有共同的榮辱感;還有最關鍵的,宋王室的權利進一步消弱,朝廷決議最終由各個諸侯投票表決來決定。”
說到這個份上,眾人大多數已經聽迷糊了。有幾個略微明白了一點的又覺得太史昆這套說辭高深難測,深奧難懂,亦是眉頭緊皺,滿臉苦澀。
太史昆又道:“說點實際的,諸位再想想看,以我們天京城的力量,如今已可以令高麗、南遼等地並入大宋版圖。我相信,咱們天京城想要改變大宋的體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