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萬人湊在一起露個宿,是什麼模樣?
如今帝陵旁那不大的小山頭上,軍民相加就有四十萬人之多。四十萬人露宿的結果是:才過去幾天,臭氣衝天小山頭上幾乎已經沒有能落腳的地方了。地麵被什麼東西占據,列位自己個兒琢磨去吧。
是到了離開的時候了,好歹這是嵬名氏先祖沉睡的地方啊!在這裏消化五穀雜糧,著實大不敬。
七月初七天蒙蒙亮,四十萬軍民動身了。話題又來了,四十萬人排個隊,是什麼模樣?
一人占據半米,四十萬人可以排出二百公裏去!當然這夥亂糟糟的人也不可能排出個像樣的隊伍來,充其量是個人群罷了。
不過四十萬人浩大的規模是不變的,就這麼說吧,人群前麵的已經在興慶府前吃完了早飯,後麵的在賀蘭山中還沒擠出峽穀口呢!
所有士兵都被勒令不許攜帶武器,因為今兒夏國的政權交替是一場和平演變,而絕非是血腥的軍事政變。
四十萬人在大山中露宿時,每個人的身份都是差不多的。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得端著碗去百餘個大粥鋪前領取自己的食物。這是賢者乾順的要求——賀蘭山中允許生火做飯的隻有粥鋪,而粥鋪分發的食物不允許他人代領。
如今到了興慶府前,到了舉行皇帝禪讓大典的土台前,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就分出來了。
貴族們大都有著官銜品秩,在這種典禮時,他們需要按照品秩的高低在土台前站班列隊,而平頭百姓們,隻能遠遠觀看。
四十萬人中還有一些更為重要的人物,他們是來自各個國家、駐紮在興慶府的使節。作為主持國與國交往的使節,在上任之前往往會被授予一個超品的虛職,以示兩國間的相互重視,因而這些使節雖看上去一般般,卻大多掛著什麼“上柱國”、“大國師”、“太師”一類嚇死人不償命的稱號。
如今夏國想要令此次禪讓典禮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這些使節自然是最好的見證人。因而使節們恢複了往日的榮光,各個衣冠楚楚,端坐在最耀眼的位置,居高臨下掃視著曾經與自己搶粥喝的老百姓們暗自倨傲。
興慶府前已經被人潮人海擠滿了。雖然還有近十萬百姓沒有趕過來,不過重要的人物卻是基本已經到齊。隨著午時三刻梆子敲響,由八八六十四人抬舉的象牙白大床從人群一側緩緩出現了。大床上站著一個麻袍藤杖的散發少年,不用說,這就是乾順了。
乾順出現,也就意味著禪讓典禮開始了。此刻進行的正是第一項:皇帝退位。
擠過人群,大床正好與典禮的土台齊平。乾順踱了幾步,眨眼間來到土台中央。隻見他手捧玉璽擱到一盞紅綢托盤中,道:“餘在其位而不謀其政,愧對此位,逐請天下有德者居之。”話罷,乾順一臉輕鬆走到一旁,不再言語。
下麵的老百姓還在你推我攘地搶著地盤,眾官員依然是無精打采地愣著神。過了好半天,觀眾們才反應過來,原來第一項這就算進行完了!夏國的皇帝退位了!如今,偌大一塊土地上沒有皇帝了!
土台上不知何時多了個老太監,老太監哼哼唧唧說道:“玉璽在此,誰願取之?”
台下鴉雀無聲。有資格取得這塊玉璽的,今兒居然一個也沒來。梁蝶花、仁多保忠、梁乙舜、梁乙堯,一個人也沒出現。
見得無人應聲,老太監啟發道:“此玉璽,天下有德者皆可居之!難道無人肯承認自己有德嗎?也罷,作為賢者,謙虛那是一定的了,想必真正的有德者,是不願意自己站起來的。我看這樣吧,請百姓們評說一下,如今世間最賢良的人是誰?咱們來邀請他做我們夏國的皇帝!”
老太監話罷,卻發現無人應聲。他翹著脖子看了半天,終於是瞧見遠處有一行破衣爛衫的百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擠了過來。
為首一個百姓擠到台下,抹了一把滿臉油汗,報赦道:“公公,沒料到人這麼多,險些沒擠進來!俺們沒晚點耽誤事吧!”
老太監皺著眉頭幹咳兩聲,示意這夥百姓趕緊說台詞。
為首的得了老太監示意,連忙扯起嗓門,大吼道:“俺們這些窮苦百姓覺得吧!乾順賢者是這個世界上最賢良的人!俺們願意推舉乾順賢者做皇帝!”
乾順微笑道:“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我立誌做一個賢者,而不是皇帝。”
為首的聽了這話,突然抱頭大哭,身後那群破衣爛衫的百姓學著為首的模樣,也一個個哭鬧起來。
正打這時候,一旁又擠過一夥亂兵,在一位副將的帶領下,哄鬧著要求乾順登基。不過,乾順依然是搖著頭拒絕了。再然後,又是幾名貴族上前,依然是被乾順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