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天京城新接手了密雲的一座大鐵礦,太史昆用鐵絲網、碉堡將礦山變成了一個大牢籠,將這夥刺頭戰俘一股腦圈了進去,用暴力督促他們勞動。這個地方,被太史昆命名為“天京城第一勞動改造所”,作為天京城的刑獄使用。今後天京城內有人犯了罪,同樣也會被送到這裏來囚禁。鑒於目前天京城負責訴訟的官員隻有一個老眼昏花的張老茅,且此人擅長的還是處理家庭矛盾,並沒有專門的機構給戰俘定罪,因而太史昆一拍腦袋,隨口給戰俘們判處了五年勞動改造,並責令柴進抓緊時間籌備天京城的司法建設。
接手武清、安次、永清、固安、易州、歸義、容城、涿州、玉河、漷蔭、良鄉十一郡縣時,共計是接受了二十四萬戶人口;攻克析津府後,又增加了五萬戶人口。在檀州、順州、行唐、昌平、薊州、盧龍、營州、灤州投降之後,三批次增加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三十萬戶近二百萬人口。如果再加上天京城兩萬一千戶計五萬七千人口與二十二萬戰俘、苦工,天京城旗下的人口基數在短短四個月時間內得到一次暴增。
在原先太史昆製定的百戶、千戶製度的基礎上,柴進與盧俊義提議:應效仿大宋比較流行的“廂坊製度”,建立一套有天京城特色的戶籍製度。按照居住地與人口密度,差不多一百至五百百戶人家被編為一“坊”,每四到十坊,被編為一“廂”。坊,由坊內居民推選一人為“坊正”,是為基層官員。廂,選舉廂典一人為官員,書手兩人,都頭四人視為衙役。用現代的製度來比喻,“坊”,與居民委員會較為接近,“廂”與街道辦事處較為接近。
以天京城為例,兩萬餘戶市民共分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共四廂、四十坊。所有坊正、廂典都是由市民自相選舉而出,太史昆等權勢之輩並沒有橫加幹涉。再以太史昆本人為例,他一方麵是天京城的城主,另一方麵則是白虎廂德興坊的一位獨門獨戶的普通市民。
在天京城之外的郡縣,也就是“幽燕府”的郡縣中,同樣也實行了廂坊製,在第一批歸降天京城的十一個郡縣中,由於早先已經實行了百戶、千戶的製度,因而改為實施廂坊製非常簡單,隻是將原來的百戶長、千戶長們換一個稱呼就可以。而後來歸降的幾個城市則是亂糟糟的選舉了兩個月才算是將這一製度落實下來。
在坊正這個級別上,幾乎能夠做到公平選舉,但是在廂典與廂典之上那些縣令、刺史什麼的選舉中,想要擺脫開太史昆的影子就不可能了。不過,天京城總算是沒有在這些城市中空投行政官員,所有新上任的官員都是本地人中選拔出來的。所有的城市中,縣一級的長官稱為縣令,州一級長官稱為刺史,作為最大的城市昔日的析津今日的燕京,長官與柴進一樣,稱為布政使。
最根本的政策當然是由天京城來發布,在普通的民政事宜的處理上,太史昆給予了這些民選政府最大的自由。但是唯有一樣權利這些民選官員定點也插不上手——軍事。
太史昆號稱尊重每一位自由民的自由,號稱每一位自由的人都有權利擁有保衛自己家園的武器,同時太史昆還一直宣稱:殺人的是人,而不是凶器。鑒於這些歪門邪道的理論基礎,太史昆不但不在治下限製、監管武器,還三番五次的用各種借口將火銃下發給治下民眾。也許,在太史昆的心目中,一個人能夠擁有自保的武力,才能保持基本的尊嚴;一個社會,隻有當民眾擁有尊嚴時,社會才有可能變得公正有序。而且,他有信心得到民眾的擁護,他相信當戰爭發生的時候,民眾會明智的選擇槍口對準誰。
除了這套全民皆兵的手段之外,目前太史昆還在燕京府實施兵役製度,每十戶出兵役一人。新占領的土地帶來了約三十萬戶的人口,自然就有了三萬名服役的士兵。這三萬名常備軍的控製權牢牢掌握在麒麟軍的手中,在對新兵進行基本軍事訓練之餘,麒麟軍的老兵油子們還會給新兵進行忠於天京城的的洗腦工作。練兵外加洗腦可不是個輕鬆活,目前麒麟軍全體將士留守在天京城的隻有區區五百人,其他人都在盧俊義、徐寧的親自帶領下,趕赴個個郡縣忙碌軍訓。
麒麟軍忙碌的事情也許不僅僅是軍訓這麼簡單。畢竟這是一片剛剛到手的土地,最起碼在盧俊義的眼中,著一段時期八成的槍口還得對著內部,對著那些不死心的投降者,對著那些心思不怎麼純潔的民選官員。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幽燕府目前實施的又像是一種隱秘的軍管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