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沒亂,本大爺亂了!————摘自《昆哥日記》】
張大戶邀太史昆在正廳坐定,閑話沒說了幾句,就立刻生了趕緊打發太史昆離開的心思。
原來太史昆認定了張大戶是老實可欺之人,一早就有了敲詐勒索他的想法。所以太史昆與這張大戶談話時句句不離殺伐二字,滿臉匪氣畢露無遺,直把那張大戶嚇了個膽戰心驚。
怎樣才能打發走一個救了自己性命的悍匪?那自然離不開一個“財”字。張大戶咬了咬牙,狠了狠心,決計要拿出紋銀百兩來酬謝太史昆。
卻沒想到太史昆聽得紋銀二字,隻是鄙夷一笑,說道:“張員外真是小看了天下英雄!本大爺濟世救人是為了成全俠義的名聲,又豈能貪圖你這百兩紋銀?”
“啊也!是小老兒唐突了!”張大戶聽了太史昆的話,頓時為自己剛剛小人度君子的行為羞紅了臉。
太史昆低頭看了看自己這一身打扮——光膀子掛了一塊遮羞布,複而低歎一聲,說道:“張員外倒也不必自責,汝不識俠義,實因如今俠義之輩日漸稀少之故。你瞧瞧本大爺這身行頭吧,為了行俠仗義窮到連底褲都沒有了。試問這天下又有幾名好漢能受得了這種煎熬?又有幾名好漢能將行俠仗義這條路走到底?”
“啊也!小老兒今日方識真英雄!”張大戶聽了太史昆這一番話,真個兒是感動地淚花都噴出來了。他連忙離開座椅,向太史昆行了個大禮,複說道:“太史英雄不必煩擾,小老兒卻有事物奉上!”
張大戶說罷便急匆匆去了一間廂房,不多時又捧了一柄長劍,一套衣甲,一本書籍回來。
張大戶對太史昆說道:“英雄且聽,十數年前有位道士病倒在小老兒莊外,小老兒將他救回,侍奉了他幾日,不曾想道士病入膏盲,竟救他不得。道士臨終前留下了這三件寶物:一曰鬆紋精鋼劍,一曰龍王護心鎧,一曰呂氏祖傳絕技。囑托小老兒贈與有緣人。今日見了太史英雄,正好奉上!”
“寶物?”太史昆兩眼放光,趕緊接過了這三件寶物。
太史昆先取鬆紋精鋼劍來看。
隻見這劍身狹長,青光閃閃,有吹毛斷發之利;劍鞘與劍柄被鯊皮細細縫裹,緊要處均用銅條匝住,不紮眼,有內涵,端的是柄好劍。
太史昆再取龍王護心鎧來看。
原來這套衣衫隻是尋常之物,隻有那衣衫中的一件小甲才是龍王護心鎧。古人慣把鱷魚稱作為龍王,這小甲使得材料正是精心硝製過的鱷魚皮,尋常刀劍還真是不能將它刺穿。這小甲樣式簡潔,兩根背帶拴著一塊圍布,像極了現代女士穿的文胸,貼身,還透氣,端的是好甲。
待太史昆取過那本線裝古籍,張大戶連聲解說道:“此本古籍,是那前朝呂姓神人留下的家傳功法,硬是要得!”
太史昆驚歎道:“呂姓?可是那呂布呂奉先?”
張大戶聞言一愣,解釋道:“卻不是溫侯,這神人姓呂名岩字洞賓,倒是有個法號曰純陽子。”
“呂洞賓?還前朝?哪兒跟哪兒啊!”太史昆琢磨不透,隻得捧過書來細看。
隻見這書皮上寫著四個大字:“呂氏春秋”。
太史昆見這書名起得有氣魄,心中竊喜,趕忙又揭開了第一頁。隻見第一頁上畫了幾個修煉的圖形,並由一行詩文注釋: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不見人頭落,隻見骨髓枯!而這篇功法的名稱正是:化骨催心劍!
太史昆見了這神奇武功,心下大悅,暗讚道:“端的好書!”
太史昆收起寶物,穿戴得當,頓時煥然一新。隻見他一襲白袍,腰懸長劍,竟是有了幾分風流倜儻的俏模樣。他穿了新衣,心下高興,於是拉過張大戶的手,說道:
“有言道:識英雄重英雄,張老哥你出手便是三件寶物,也是個了不得的豪爽英雄漢子呢!”
張大戶被太史昆說的臉皮兒漲紅,好不得意。
太史昆又說:“如今見了張老哥這等英雄人物,小弟我心裏麵好生仰慕,如張老哥不嫌棄,小弟願與張老哥結為異姓兄弟!”
張大戶聽了這話,隻覺得少年時那種做好漢的憧憬又再次附體,頭腦一熱,便答應了下來。他正想要去尋些黃紙雄雞來與太史昆結拜,沒曾想太史昆根本不在乎形式,張口便說:“張老哥年長,我太史昆便稱呼你一聲大哥啦!大哥日後若有差遣,小弟我萬死不辭!”
張大戶連忙也依了太史昆的說辭,照樣念了一遍。
太史昆道:“大哥莫要當兄弟是說笑,吾等俠義之人,素來一諾千金!大哥你有什麼仇人快快說來,兄弟我這就將他擒來,取出心肝來與大哥下酒!”
張大戶聽得一哆嗦,連忙應承道:“賢弟費心啦!愚兄我向來老實,那有什麼仇人?倒是賢弟你有何所需快快說來,愚兄我無有不應!”
太史昆暗笑一聲,說道:“既然大哥如此說來,小弟我就不客氣啦!小弟二十好幾了,至今還沒個安身之處,不如大哥就把這處別院送給我吧!”